1969年中共九大会间休息时间,许世友怯生生地走到毛主席身边,寒暄了几句,毛主席

轩叔观察 2025-10-07 12:26:08

1969年中共九大会间休息时间,许世友怯生生地走到毛主席身边,寒暄了几句,毛主席知道他有话要说,就直接问道,有什么话就直接说,你什么时候也不好意思了。[无辜笑] 4月北京人民大会堂里正在召开中共九大,就在会议前一个月,中苏边境珍宝岛刚刚发生激烈交火,苏联坦克部队压境,战争阴云笼罩着整个北方。 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坐在会场里,心事重重,这位出了名的“许大胆”,打仗从来不含糊,但这次却在会议休息时间犹豫了很久,才慢慢走向毛泽东。 毛泽东看出他有话要说,直接问他:“有什么想法就说。”许世友这才开口,谈的是对当前战备形势的看法和南京军区的防御准备,虽然当时的会议记录没有保留详细对话,但这次交流显然让许世友感到肩上担子更重了。 五个月后的9月23日,毛泽东南下视察,专列停靠南京时,他特意询问了一个问题:“新建的长江大桥,打起仗来能不能用?” 南京长江大桥1968年底刚刚全线通车,是当时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最大桥梁,这座桥投入了巨大心血,从苏联专家撤走后完全靠自己摸索,被称为新中国的“争气桥”,但它到底能不能承受重型装备通过,设计荷载是一回事,实战能力又是另一回事。 许世友没有说一堆保证的话,只说了一句:“我让坦克走一趟,您就知道了。” 这话说得轻巧,背后的压力可不小,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面设计荷载是汽车—超20级,理论上能通过重型车辆,但从来没有真正测试过重型坦克编队通过,当时的主战坦克59式重达36吨,如果几十辆坦克同时上桥,万一出问题怎么办。 工程技术人员担心桥体结构,交通部门担心路面损坏,还有人提醒说这座桥是国家形象工程,出了事影响太大,但许世友心里有数,他了解这座桥的建造标准,也清楚战备的紧迫,北方边境局势紧张,长江防线必须靠得住。 许世友让工程兵部队和桥梁专家一起制定方案,他们先计算了桥梁各段的实际承载能力,然后在深夜进行了几次载重测试,用满载的重型卡车模拟坦克重量,为了保护桥面,工程兵在行驶路线上铺设了木板和钢板防护层,还规定了坦克之间的间距和行驶速度。 9月26日清晨,南京长江大桥迎来了一次特殊的“检阅”,80辆59式坦克和60辆各型军车在桥头集结,履带与路面摩擦发出低沉的轰鸣声,上午8点整,车队开始通过大桥。 坦克每隔30米一辆,保持匀速前进,整个车队拉成一条钢铁长龙,桥面上能明显感觉到震动,但桥体结构纹丝不动,许世友亲自在桥上指挥,还不时走到桥边向围观的市民挥手致意,老百姓都知道这是在干什么,检验这座桥是不是真能打仗用。 一个多小时后,所有车辆安全通过,工程技术人员立即上桥检查,桥面只有轻微的履带印痕,主体结构完好无损,许世友当天就向中央发了电报:长江大桥完全满足战备需要。 这次行动后来成为南京军区战备工作的一个标杆,它证明的不仅仅是一座桥的质量,更是在紧张国际形势下,中国军队随时能投入战斗的能力。 1973年毛泽东又一次见到许世友,这次谈话的内容让许世友记了一辈子,毛泽东说:“你们这些高级将领,不能光会打仗,还要读书学习,《红楼梦》你要读五遍,不读五遍没有发言权。” 许世友当时就懵了,他是行伍出身,能看懂军事地图和作战方案就不错了,现在让他读《红楼梦》,但毛泽东解释说,《红楼梦》里讲的是人情世故、权力斗争,这些对理解复杂局势很有用处。 从南京回去后,许世友真的开始读《红楼梦》,他后来在回忆录里说,读了几遍才明白,毛主席是希望他们这些将领不要只是武夫,要懂政治、懂人心、懂全局。 今天南京长江大桥依然横跨在长江之上,经过几次维修加固,它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每当列车或车辆通过时,很少有人知道,50多年前这座桥经历过那样一次特殊的战备检验。 这个故事里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慷慨激昂的表态,只有一句“我让坦克走一趟”,真正的自信从来不需要过多解释,扎实的准备和果断的行动,比任何承诺都更有说服力。   网友们感慨万千: “许将军真是用实际行动说话的人,比现在那些只会喊口号的强多了!”   “看完才知道南京长江大桥还经历过坦克测试,长知识了。”   “老一辈革命家的担当精神令人敬佩,现在缺少这种实干作风。”   “毛主席看人真准,既用将领的军事才能,又注重培养文化素养。”   “想知道当时老百姓看到坦克过桥是什么反应,会不会很激动?”   “这种硬核测试现在还真不敢想象,万一桥塌了责任太大了。”   “许世友将军是真正从战场走出来的猛将,说话做事都带着军人气质。”   “原来《红楼梦》还能这么读,毛主席的解读角度真是高明。”   “建议现在的领导干部都学学这段历史,什么叫做真正的责任担当。”   “南京长江大桥不仅是建筑奇迹,更承载着这么多历史记忆。”   如果今天要测试一座重大桥梁的承重能力,你们认为还能用这种直接开坦克过桥的方式吗?   官方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0 阅读:1470

猜你喜欢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