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中国又被美国“套路”了,而且这次被“套路”的还是咱们的看家本领,也就是东风41。原本咱们研制东风41,是为了对标美国最新的哨兵洲际导弹,结果现在咱家的东风41已经服役了,美国那边却宣布暂停哨兵项目,说是预算超支太严重,美国你这么搞,不就让咱们显得很傻? 美国在研发先进武器的时候常常喜欢先大肆宣传,把一些夸张的数据丢出来,不仅带给对手心理压力,也能拉动国内的军费预算。 早年宣传F-22战斗机,说发动机推重比极高,全球独一份,结果国外专家摸着数据发现,这推重比其实没多大优势,有些技术参数甚至没强多少,宣传倒是抢了先机。 中国工程师正是在这种悬着一口气的状态下,不断试错,把涡扇-15推出来,当时是逼着自己跑,现在回头看,却成了动力技术升级的关键一步。 不只是发动机,美国对F-22战机的气动设计也做过各种高调包装,什么升力系数“世界第一”,通通全是极限水平。 中国为了追上这份“高标准”,歼-20团队反复测风洞数据,啃技术难关,灵感和创新也就是在压力下爆发出来。 等细致研究外媒信息才发现,F-22的气动性能确实不俗,但并没有宣传得那样遥不可及,结果是中国战机的性能被一点点磨到世界一流水准,连产业链都一起成长了。 细想美国一再玩“参数游戏”,其实每次开新项目都算好了步子,表面上是追求极致,其实有时候只是市场宣传和舆论引导,把对手逼上自家设计好的路。 哨兵导弹本来架得很高,结果转眼受限于经费和管理,得调整计划延长民兵三型服役年限,给了中国东风41一个展示优势的机会。 东风41的数据是真枪实弹里磨出来的,多弹头发射、机动运输、复杂环境下也能可靠命中,技术和经验全都是真实积累。 不止在导弹,战机和发动机领域也是如此,美国的宣传等于给中国定了一个不太真实但很高的目标。中国团队在这股压力下,全流程自研,材料、工艺、数据采集,甚至测试体系全都跟着升级。 F-35后来不再死磕极限参数,开始转型追求大规模量产和控制成本,这反倒让中国继续沿着自主创新的路走。 实际上美国玩的“技术泡沫”套路,最后鼓舞了对手开发出一套更全、更深的体系,现在中国在导弹、战机甚至整个军工产业线上,都已经能自己迭代核心技术,不需要等别人的步子。 这些年被对手“卷”着往前跑的中国技术人员,终于越过了高门槛,也习惯了在逆风里加速。 外面看起来,这很像是一场被美国“套路”、不断被拉高跑道的竞争,可正是这种刺激,倒逼中国每一步都要练真功,把原来欠缺的短板补齐。 美国一出新招,无形中又给中国创造了滚雪球进步的机会,现在别说什么心理压力了,中国核心升级越来越稳。 这些故事表面像是一次次追赶,但每一轮都提升了技术、拉高了产业门槛。美国以为可以靠标杆把对手甩开,可中国偏偏在这股东风里,把高起点变成了新飞跃。
为什么中国开始对美国步步紧逼,因为我们看透了苏联解体的本质,而现在,我们正在让美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