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敢对中国开战吗?说出来可能不信,印度不光是敢,而且还非常想,因为印度人普遍认

花开半夏香 2025-10-07 20:59:19

印度敢对中国开战吗?说出来可能不信,印度不光是敢,而且还非常想,因为印度人普遍认为打得过中国。 有份2025年的调查说得明明白白,差不多70%的印度人都认为要是再跟中国军队起冲突,印军肯定能赢,这种想法不是凭空来的,全是各种因素堆出来的。 这种弥漫在印度社会的自信,首先得从他们身边的媒体说起。 不少印度媒体总爱拿军力数据做文章,比如 “今日印度” 就曾掰着指头算过一笔账,说印军现役加预备役总人数能到 420 多万,比中国还多几十万。 为了凑出这个 “优势”,他们特意挑了对自己有利的统计来源,全然不顾另一些国际智库的数据里,解放军总兵力其实依然领先。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会把装甲车数量比中国多几千辆、牵引火炮比中国多四千多门当成亮点反复提,却不怎么提中国的自行火炮和火箭炮数量是他们的好几倍,更不会说那些老式牵引火炮在高原山地里挪个位置都费劲,反倒是中国的先进火炮能像精准打击的 “手术刀”。 这种选择性报喜不报忧,久而久之就让不少印度人觉得,自家军队的 “硬实力” 确实不虚。 印度军方的一些操作也在悄悄给这种自信添柴。陆军参谋长办公室里挂过一幅油画,画的是班公湖边境场景,印军的坦克、直升机摆得整整齐齐,背后还跟着印度神话里的人物挥斥方遒。 这幅混搭风格的画被公开宣发时,不少人看了觉得士气大振,压根没人在意有专家吐槽这是 “自娱自乐” 的缝合作品。 更别提军方时不时放出的狠话,前陆军参谋长曾宣称印军在操作、训练、战术上都领先中国,即便后来国产光辉战机交付跳票,空军战机中队从 42 个缩编到 31 个,也有人硬撑着说 “只是暂时调整”。 偶尔有国外军火商送来新武器的消息,比如俄罗斯要卖 30 架苏 - 57E,国内立刻一片欢呼,至于俄方同时卖给中国更先进装备的事,大家都默契地选择性忽略。 对现代战争的理解偏差,更是让这份自信显得格外扎实。很多印度人还觉得打仗拼的是人数和单个装备的数量,却没意识到现在早是体系对抗的时代。 2025 年 5 月印巴空战里,巴空军用 20 架中式战机对抗印军 72 架,零损失击落 6 架,靠的就是 “传感器 - 平台 - 武器” 无缝衔接的杀伤链体系,可印度这边不少人嘴硬说是 “偷袭得手”。 他们津津乐道自家有 4700 辆坦克,比中国少点但够用,却不知道中国的无人机已经能组成蜂群作战,北方工业的无人车能在边境自主识别目标开火,而印度自己研发十余年的 “鲁斯塔姆” 无人机还没能量产,只能靠进口凑数。 有人甚至信了 “中国导弹只够用两天” 的传言,压根没听美俄私下说的 “十分钟就能翻盘”,更不知道中国光是中短程导弹就有两千多枚。 边境后勤的真实差距也被有意无意地掩盖了。 中方边境的铁路公路早就像毛细血管一样铺开,物资能直接送到哨所,而印军不少地方还得靠骡马运东西,冬天连保暖物资都常常断供。可这些细节很少被提及,反而有人强调 “中国要守的边境更长,优势被稀释了”。 这种论调听多了,大家自然觉得双方在边境的实际战力差不多,甚至印军还占着 “本土作战” 的便宜。 至于中国六代机都快有消息了,印度的五代机还没影子;解放军已经能实现 “一架次升空完成多课目训练”,印军三军指挥还各自为政这些事,更是没多少人愿意细想。 反而那些喊着 “阵风战机能纵深打击”“印军战力亚洲第一” 的言论更受欢迎,即便 2020 年印军越境空袭只炸了几棵树的尴尬事就摆在那儿。 在这种舆论环境里,70% 的人觉得能打赢也就不奇怪了 —— 毕竟听到的、看到的,全是精心筛选过的 “优势”,真实的差距早就被层层包裹起来,成了没人愿意触碰的秘密。 这种由媒体造势、军方站台、认知偏差和舆论管制堆出来的自信,让印度社会对中印冲突的结局产生了严重误判。 当清醒者在担心 “成为棋盘上的棋子” 时,更多人已经在民族主义的氛围里,真的相信自家军队能打赢这场根本没胜算的仗。这种状态下,说他们 “敢打又想打”,确实一点都不夸张。

0 阅读:162
花开半夏香

花开半夏香

‌感谢大家关注,我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