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一20多岁小伙正和女友在餐厅用餐,突然来了3位身穿制服的民警,小伙倒也淡定,问怎么了?可民警却说:“抓的就是你!”说完竟直接拿出手铐把小伙给铐走了。可五六分钟后,小伙又回来了,原来是民警抓错了人,因为他女友和一位走失的13岁女孩长得很像,民警误以为小伙是人贩子。误会解除后,小伙接受了民警的道歉。 这事儿发生在青岛黄岛区万达广场的一家餐厅。下午3点48分左右,三名民警进入餐厅,看到小伙后直接给他戴上手铐。当时店员和顾客都看懵了,小伙只是淡定地问了句“怎么了”,民警回应“抓的就是你”就把他带离了餐厅。整个过程中民警没有出示证件,也没有解释原因。 民警之前尝试过联系小伙,打了多次电话,但小伙以为是诈骗电话,直接挂断并拉黑了号码。这种警惕性现在很常见,毕竟诈骗电话太多了。民警一路排查了好几家店,最终在这家餐厅采取了行动。 五六分钟后,小伙和民警一起回到了餐厅。真相让人哭笑不得,警方在处理一起13岁女孩走失案件时,照片比对出现错误,认为小伙的女友与失踪女孩高度相似,怀疑小伙涉嫌拐卖未成年人。发现抓错人后,民警当场解除了手铐并向小伙道歉,小伙也接受了道歉。 这事儿表面看是技术失误,人脸识别比对出错不罕见。算法可能受照片质量、光线角度影响,对特定人群识别准确率本来就有波动。但深层问题在于执法程序存在瑕疵。民警在公共场合直接铐人而不先表明身份和目的,这种方式确实值得商榷。公安部一直强调“严格公正规范,理性平和文明”的执法理念,要求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尊重当事人权益。 公众场合直接使用手铐这种强制手段,应该更加谨慎。手铐不仅代表物理约束,更带有强烈的“犯罪嫌疑人”标签效应。警方在处理此类尚未确认的案件时,或许可以先进行简单询问和核实,而不是直接上手铐。构建和谐警民关系需要警方在执法过程中既讲法理又通人情,把维护群众权益放在重要位置。 这起事件也反映出基层民警面对破案压力时的两难处境。一方面要快速响应家长寻找孩子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又要确保执法规范。技术辅助决策不能替代基本执法程序的遵守,警方在利用技术工具的同时,应当更加注重执法过程中的人性化考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山东青岛,一20多岁小伙正和女友在餐厅用餐,突然来了3位身穿制服的民警,小伙倒也
爱跳舞的王大姐
2025-10-08 19:45:5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