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要来中国报仇的!”2019 年 11 月,72 岁的坂本幸雄接过紫光集团聘书时,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揭开了他与美国半导体行业的积怨。
没人想到,这个日本老人的 “复仇”,最终成了中国芯片突围的重要推力。
1980 年代,日本半导体产业正值巅峰,全球前十企业中占据六席,DRAM 存储芯片市场份额高达 90%。
刚进入德州仪器日本分公司的坂本幸雄,亲眼见证这股浪潮。
他从销售做起,跑遍东亚市场记录需求,夜晚钻研电路优化,36 岁就升任副总裁,手上攥着多项 DRAM 核心专利。
但好景不长,1987 年美国发起半导体战,以反倾销为由对日本芯片加征 100% 关税,逼迫日本签订价格管制协议。
坂本幸雄看着美国企业靠日本技术盈利,却反手打压本土产业,心里埋下不服的种子。
1999 年,日立、NEC、三菱电机的 DRAM 业务整合为尔必达,坂本幸雄被推上社长之位。
当时三星在美国扶持下崛起,用低价策略抢占市场,尔必达连采购光刻机的资金都难以凑齐。
他抵押自家房产,又四处拆借,带着团队扎进 20 纳米 DRAM 研发,实验室作息调成三班倒,自己每天只睡四小时。
2006 年,尔必达营业额突破 1.1 万亿日元,全球市场份额达 18.5%,超过美光位列第三。
危机在 2007 年骤至。
美国司法部以 “价格操纵” 为由起诉尔必达,索要 8.4 亿美元罚款,最终逼迫其支付 1.85 亿美元和解金。
三星与 SK 海力士趁机发起价格战,DRAM 价格暴跌三成,客户纷纷毁约。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后,银行停止放贷,尔必达现金流断裂。
坂本幸雄飞赴美国求美光注资,对方口头应允,签约前却以 “总裁意外” 为由反悔,事后才知美光早已联络其债权人。
2012 年 2 月,尔必达宣布破产,7 月被美光以 20 亿美元低价收购。
看着工厂招牌被拆下,坂本幸雄攥紧了装满研发笔记的公文包。
2018 年,美国对华为断供芯片,中国半导体产业陷入困境。
紫光集团通过长江存储董事长高启全找到坂本幸雄,递上产业报告:“我们没有退路,必须搞自主研发。”
71 岁的老人翻开笔记,里面记录着从 20 纳米到 14 纳米的技术路径,沉默良久后点头:“再拼一次。”
2019 年 11 月,坂本幸雄带着 18 名老部下抵达北京。
他在紫光实验室立下规矩:“误差必须控制在 0.1 微米内,比三星快一天出成果。”
有年轻工程师抱怨要求苛刻,他直接站上操作台演示,一站就是三小时,汗水浸透衬衫。
2020 年秋,团队成功突破 22 纳米 DDR4 芯片技术,打破美韩垄断。
庆功会上不见他的身影,车间里他正给工程师们讲解笔记:“技术要传下去,才不会再被卡脖子。”
在紫光的四年里,他培养出 200 多名核心工程师,把尔必达的质量管理体系落地中国。
有人见他在食堂跟年轻人抢红烧肉,也有人凌晨看到他办公室亮着灯,烟灰缸堆满烟头。
2022 年长江存储拿下全球 15% 市场份额时,他给日本女儿打电话:“实验室的向日葵开了,比当年尔必达的更旺。”
女儿问他还恨吗?他说:“现在只想看中国年轻人超过他们。”
2024 年冬,坂本幸雄在深圳病逝。
葬礼上,他带过的工程师捧着那本笔记,上面最后一页写着 17 纳米技术参数。
有人说他为复仇,有人说他图高薪,但这些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在中国芯片最艰难的时刻,这个倔强的老人毫无保留地交出了毕生所学。
2025 年 10 月,紫光集团宣布基于坂本幸雄团队的技术积累,17 纳米 DRAM 芯片量产良率突破 92%。
其培养的核心团队主导研发的车载 DRAM 产品,已进入比亚迪、蔚来供应链,全球市场份额升至 8%。
同期,日本半导体协会公布数据,坂本幸雄生前主导的 “中日技术交流计划”,已促成 30 名中国工程师赴日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