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台湾,“留岛不留人”可不只是一句玩笑话,现在美军已经逐步退出第一岛链了,而我军的重点也已经对准第二岛链了,因此台湾的重要性大幅度降低,所以国家才有时间来寻求和平解放台湾,即便到时候强拆重建,也必须收回,对于不愿统一的人来说,其实已经不太重要了,要知道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 过去几十年,美国把第一岛链当成铁桶阵,从日本冲绳基地到菲律宾苏比克湾,再到台湾周边,层层设防,目的就是卡住中国海军出太平洋的通道。 那时候,台湾被当成“ unsinkable aircraft carrier”,也就是永不沉没的航母,战略价值高到天上,美国军援源源不断,台湾当局也靠这层保护伞撑腰。 可现在情况变了,美军开始后撤,步步为营地把重心移到关岛和夏威夷这些第二岛链位置上。 2022年美军从冲绳撤走了部分陆战队,转去加强关岛的导弹防御系统,还搞了个“敏捷作战就业”概念,就是分散兵力,避免被一锅端。 这调整不是心血来潮,美军评估过,中国火箭军和海军的远程打击能力太强,第一岛链上的基地容易成活靶子,所以他们选择拉长战线,玩远程威慑。 举个例子,去年美军在关岛部署了“陆基宙斯盾”系统,花了上百亿刀,目标直指西太平洋的导弹威胁,这不就是在为潜在冲突做后备计划吗? 与此对应,中国军队的动作也升级了,海军舰队不再局限于近海,055型驱逐舰和航母辽宁舰、山东舰编队,经常穿越第一岛链,去到关岛附近海域巡航,甚至演练反介入作战。 去年夏天,解放军在台湾东部海域搞联合军演,模拟封锁和登陆,规模空前,舰艇数量破百,这信号很清楚:第一岛链的封锁网已经破了,中国海军的目光瞄准了更远的第二岛链,比如从日本小笠原群岛到关岛再到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那条线。 台湾的角色就这样被淡化了,从“必争之地”变成“可选目标”,北京现在有底气慢慢推动和平统一,不用急着动手,因为时间站在大陆这边。 想想看,俄乌冲突和中东乱局把全球注意力吸走,美国忙着给乌克兰输血,中东又炸锅,哪有精力全盘管台海? 欧洲国家更远,嘴上说支持台湾,实际军援寥寥,去年欧盟议会通过个“台湾关系法”草案,结果连正式文件都没成,就搁浅了。 台湾岛内军购花了大把钱,买美制“标枪”导弹和“海马斯”火箭炮,预算年年涨到上千亿新台币,可民众不买账,民调显示超过六成年轻人不想打仗,更愿意谈经济合作。 赖清德上台后喊“台独”口号,但实际动作小心翼翼,军演时还得避开大陆红线,因为知道美军不会真冲上来。 整个前因就是这样,美中博弈从冷战遗留的岛链对抗,演变成现在的技术和经济较量,中国GDP已经是美国的七成,科技上华为5G和比亚迪电动车全球领先,台湾的芯片产业虽强,但供应链离不开大陆,台积电在大陆建厂投资数百亿,这经济捆绑让统一更有基础。 后果呢,如果继续拖,台湾经济会进一步下滑,去年增长率才1.3%,年轻人流失严重,去大陆工作的台胞破百万,他们亲眼看到深圳的高楼和高铁,回来后心态变了,不再信“大陆穷乱”的老话。 美军后撤的深层影响是,台湾的“安全靠山”虚了,去年美台军售案虽过,但交付延误,美方自己承认产能跟不上。 解放军这边,火箭军东风导弹覆盖第二岛链,空军歼-20战机巡台常态化,这实力对比让统一从“遥远梦想”变成“现实选项”。 “留岛不留人”这说法听起来狠,但本质是战略自信的体现,不是针对人,而是说岛屿回归是底线,人口流动是自然事。 中国有14亿人,重建台湾基建不成问题,看看大陆这些年高铁里程世界第一,港口吞吐量全球领先,台湾2300万人口,相当于上海一个市,十年内就能融入全国体系。 举个实际点,香港澳门回归后,经济没崩,反而借“一国两制”搭上大陆快车,台湾如果统一,能享受到更多红利,比如加入“一带一路”,出口翻倍。 岛内有些人不愿统一,幻想独立,但现实是国际社会认“一个中国”原则的越来越多,去年联合国大会上,挺台国家只剩十几个小国,美国自己都不敢正式承认台湾独立。 我们的策略聪明,军事压力加经济拉拢,去年两岸贸易额破3000亿美元,台湾对大陆顺差巨大,这依赖让分离主义没底气。 未来如果真到摊牌,强行统一成本高,但大陆有能力承受,战后重建像汶川地震后那样,几年就建起新城。 和平路径更好,通过惠台政策,去年大陆给台胞发居住证上百万,开放更多行业就业,这在改变人心。 美军移到第二岛链,实际承认第一岛链守不住,去年印太司令部报告说,中国海军舰艇数已超美国,质量也追上,这让华盛顿头疼,转而拉澳英搞军事演习,卖核潜艇给澳洲,目标是第二岛链对抗。 但中国不慌,海军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下水,第四艘在建,潜艇部队也升级,这军力投射让第二岛链不再安全。 参考资料:观察者网——「同心共祝·锦绣中华」王炳忠:是时候考虑统一后的两岸景象了
中国在解放台湾的战争中,美国一定会插手,而中国的这场收复台湾的战争中,不可能向朝
【8评论】【3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