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苍苍的女儿抱着风华正茂的母亲的遗像,这一幕让人肃然起敬 照片里母亲扎着麻

社会小一 2025-10-09 09:05:33

白发苍苍的女儿抱着风华正茂的母亲的遗像,这一幕让人肃然起敬 照片里母亲扎着麻花辫,笑出梨涡,女儿眼角的皱纹里藏着60年的等待。朱晓枫的手抚过遗像框,指腹蹭到边缘的划痕——那是她这些年搬家用旧的 2010年6月29日,浙江镇海烈士陵园的梧桐叶飘得很慢。朱晓枫捧着母亲朱枫的遗像,走在队伍最前面。1949年11月,朱枫从香港出发去台湾,背包里装着情报密码本。她是隐蔽战线的“红色特工”,任务是把台湾的军事布防图传回大陆。1950年2月,叛徒蔡孝乾出卖了组织,吴石、朱枫等10多位同志被捕。同年6月10日,台北马场町刑场,朱枫穿着蓝布旗袍,对着镜头笑了笑,枪声就响了。那时她45岁,女儿才17岁 朱枫不是天生的英雄。她1905年出生在镇海的商人家庭,小时候读私塾,会写毛笔字,会弹钢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她把家里的绸缎庄改成难民收容所,见过太多人饿死在街头。1945年,她对着党旗宣誓:“要让天下的孩子都有饭吃。”后来她去上海,用“朱谌之”的名字做地下工作,给解放区送青霉素,帮党员伪造身份。去台湾前,她给女儿写了最后一封信:“妈妈要去做一件大事,等胜利了,我们在镇海的老房子见” 为什么朱枫烈士的遗骨归乡如此牵动人心? ①她是“看不见的战场”的代表。隐蔽战线的同志没有勋章,没有墓碑,名字只能藏在档案里。直到2010年,朱枫的事迹才被更多人知道,她的归乡是给“无名英雄”的名分 ②60年的等待太漫长。朱晓枫从17岁等成77岁,每年清明都在老房子门口烧纸,说“妈妈,我等你回家”。2009年,台湾民间团体找到朱枫的遗骨,装在小小的骨灰盒里,跨越台湾海峡,终于到了镇海 ③她的故事连起两岸。朱枫牺牲在台湾,遗骨归乡是两岸同胞对“根”的认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英烈的血不能白流,更不能让他们的魂留在异乡 朱枫烈士的笑容里藏着什么?我问过镇海的老人,他们说“是信仰”。她知道去台湾会牺牲吗?肯定知道——1949年新中国已经成立,她本可以留在大陆陪女儿。但她还是去了,因为“台湾还没解放,还有很多人在等着”。今天我们逛镇海的老街,吃着油赞子,看孩子们跑着玩,这些平常的日子,都是朱枫用生命换的 有网友说:“当时一大批潜伏地下党都被国民党杀害,当时已经建国,这些英雄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句话戳心。明知前面是刀山火海,还是要走进去——这不是傻,是把“国家”刻进了骨头里 我觉得朱枫烈士的遗像不是一张照片,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该记住的东西:不是朋友圈的打卡,不是手机里的游戏,是那些为了我们的明天,把今天交给死神的人。她的归乡是迟到的团圆,更是提醒——台湾还没解放,我们要接着走她没走完的路 你有没有听过家里长辈说起英烈的事?比如爷爷的战友,或者邻居的叔叔,他们的故事可能没上报纸,但一样值得记住。这事你怎么看?

0 阅读:17
社会小一

社会小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