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超级大铜矿拒绝中方,澳洲力拓欣喜接盘后,被接下来一幕整懵了! 位于蒙古南戈

茂盛楼兰 2025-10-09 10:15:30

蒙古超级大铜矿拒绝中方,澳洲力拓欣喜接盘后,被接下来一幕整懵了! 位于蒙古南戈壁省的奥尤陶勒盖铜矿,确实是块埋在戈壁里的“超级蛋糕”——铜储量足足有3110万吨,能排到全球第六,黄金储量1328吨,白银更是多达7600吨,整个铜矿带面积比乌兰巴托市区还要大。当初业内都清楚,谁拿下它,就相当于握住了未来半个世纪的资源话语权。 更巧的是,这地方离中国边境只有80公里,而中国占着全球82%的铜进口需求,简直是老天爷硬塞到嘴边的饭。 按常理说,找近在咫尺、需求又大的中国合作,既省运费又稳销路,是最省心的选择,可蒙古偏不,2009年硬是把铜矿66%的股份卖给了澳洲力拓,还特意加了条狠条款:不准把矿石卖给中国。 估计当时蒙古政府觉得,找个国际矿业巨头兜底,既能赚大钱又能平衡外交,比跟邻居绑在一起靠谱,却没算明白这“聪明账”里藏着多少看不见的坑。 力拓当时肯定偷着乐,毕竟砸31亿美元就能攥住全球2.3%的铜储量,还能沾着靠近中国市场的光,怎么看都是笔稳赚不赔的买卖,可他们没料到,签完合同接盘的那一刻,麻烦才刚开头。 首当其冲的就是电力问题,蒙古自己的电网根本覆盖不到荒无人烟的戈壁,最现成的解决方案,就是用中国的220千伏线路供电,每年光电费也就掏1亿美元,可蒙古非要硬撑着讲主权,逼着力拓掏钱修塔温陶勒盖电站,结果采矿的启动资金全被挪去搞基建,项目成本直接从最初的53亿飙到70多亿,等于矿还没正式采,就先亏了一大笔。 电力的坑还没填完,政策层面的巴掌又扇了过来,2018年蒙古突然翻旧账,说力拓之前漏缴了1.55亿美元税款,闹到国际仲裁最后虽然只交了3000万和解,但这出尔反尔的操作,已经让力拓心里发毛。 更折腾的还在后面,2022年蒙古又逼着力拓花31亿美元买下铜矿剩余的股份,美其名曰“稳定项目运营”,可明眼人都看得出,这就是坐地起价;到了2024年新政府上台,干脆直接修改矿业法,规定战略矿产项目里,政府能无偿拿到34%的股权,这等于给外资头上悬了把随时会掉的刀,谁也不知道哪天政策又会变。 最讽刺的是当初那条“不准卖给中国”的条款,从头到尾就是个自欺欺人的笑话,全球范围内,能消化这么大规模铜矿的,除了中国没第二个买家,最后没办法,95%的矿石还是得往中国运。 后来,2016年因为中蒙外交摩擦,中国口岸稍微收紧了点查验流程,运矿的卡车直接堵在零下16度的边境线上,排了好几天队,整个供应链差点断了,蒙古也曾想过转卖给日本,可算下来运费比矿石本身还贵,根本行不通,等于自己给自己套了个枷锁。 力拓这十几年算是被折腾惨了:光跟蒙古政府打官司、处理纠纷的额外成本就超8亿美元;12公里的地下采矿巷道因为反复停工,渗水塌陷得没法用;花2.7亿美元买的选矿设备,在戈壁风沙里放得锈成了废铁,2024年实在扛不住,只能掏1.39亿美元跟蒙古和解,公司股价才勉强涨了2.3%,算是稍微喘了口气。 力拓这边焦头烂额,蒙古自己也没讨到好,本来指望这铜矿能撑起全国30%的GDP,结果项目反复停滞,反倒让GDP年均增速降了0.8个百分点,政府财政缺口累计到12亿美元,妥妥的两败俱伤。 回头看这整场闹剧,本质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蒙古以为找力拓就能绕开中国,却忘了资源开发离不开基建和市场这两个基本盘——中方近在咫尺的电网、庞大的需求,本是最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偏要舍近求远,力拓则是被资源储量冲昏了头,低估了政策不稳定的风险,忘了在资源国搞开发,规矩比技术、资金更重要。 说起来,中国当初没被选上反倒是件好事,省得花大价钱去填别人挖的坑,这事儿也给所有跨国企业提了个醒,再肥的蛋糕,要是端蛋糕的人反复无常、不守规矩,真吃下去,早晚得消化不良。

0 阅读:96
茂盛楼兰

茂盛楼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