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我军攻打越军炮台受阻,打了100多发炮弹,都攻不破,这时,一个炊事员找到了部队首长,说:“我知道这个炮台的弱点!” 何国安这人,本是广西宁明县的普通老百姓,早年家里穷,13岁就出去闯荡。没想到撞上法国殖民那会儿,被抓到越南同登强制修炮台。整整三年,他在那儿搬石头搅水泥,从地基挖到通风口凿,里里外外都摸透了。建国后,他回广西干运输和支前活,50岁了还腿脚利索。战事一开,他跟民兵队混,负责部队伙食,平时切菜烧饭,闲下来就瞅地图忆旧事。 进攻那天,炮兵阵地忙活半天,第一轮20发炮弹过去,炮台墙上就蹦点碎渣。第二轮30发加码,地面抖了抖,可里面越军照样开火。第三轮50发砸完,累计超100发,阵地弹药见底,前线推进线卡死。指挥员一看,这么硬扛下去,伤亡大不说,整个同登战役都得拖。鬼屯炮台不光是单体工事,还跟周边两个炮台互为犄角,封死山路,部队没法绕。 何国安在后勤听到风声,立马找上首长。他不是吹牛,早年修炮台的经历,让他知道正面硬拼没戏,弱点在顶部通风口。那口子小是小,但够人钻,里面直通主室。首长一听,觉得靠谱,就让他带小队去探。侦察回来,确认口子没封死,周边岩缝能攀。何国安的记忆准得像尺子,标注出通道弯道和支撑点,避免瞎撞。 首长拍板,组突击队带12吨炸药和2吨汽油,跟何国安上。夜里行动,绕过警戒,从顶部口子翻进去。安置炸药时,导线接稳,汽油倒底,引爆一响,炮台就炸出大洞。后续投更多炸药,连续爆破,工事全塌。越军800多人守那儿,瞬间全灭,只剩一个参谋被抓。俘虏一审,吐出里面布局,证实情报没错。 这仗打完,鬼屯炮台成废墟,同登路子通了。部队士气上窜,主力顺势推进,谅山方向压力小了不少。何国安没多话,就回支前岗位,继续管饭。但师部没忘他,表彰会上发战斗英雄证书。军报上登了他的事儿,边境老百姓传得沸沸扬扬,说这老哥不声不响,关键时候顶上。 想想看,何国安这种人,平时埋头苦干,没人注意。修炮台那三年,他是劳工,战时是炊事员,可一出手,就改写战局。这不光是运气,靠的是积累。早年吃苦,让他懂地形;支前时留意情报,让他抓机会。搁谁身上,都得服气。鬼屯炮台这仗,也成教材,教后人攻坚别死磕,得找窍门。 越军在那儿守得死,工事设计本是为长期耗,法国人修时就想防围攻。结果碰上爆破,从里炸,啥铁桶都漏。歼敌1100,这数字听着吓人,但也说明情报多重要。何国安带路,省下多少炮弹和人命。战后统计,部队推进快了半个月,整体战役节奏稳住。 何国安的事儿,还提醒人,英雄不分岗位。后勤看似不起眼,可链条一环扣一环,断了就麻烦。他50岁上阵,腿脚不比年轻人差,纯靠经验。边境那代人,多半有类似故事,挨过殖民,见过世面。搁今天讲,也接地气,干啥都得钻研。 鬼屯战役后,部队清扫残敌,推进到高平谅山。越军防线虽密,但丢了炮台,阵脚乱。整体战事,中国数据是阵亡6954,伤14800多;越方伤亡6万多。这仗短促,但教训深。像何国安这样的支前民兵,贡献不小,填补正规军盲区。
1979年,我军攻打越军炮台受阻,打了100多发炮弹,都攻不破,这时,一个炊事员
小史论过去
2025-10-09 13:22:12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