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三面“绞杀”中国,中美海运关键一战,中方打出关键一张牌 一场没有硝烟的海上角力,正悄然升级。特朗普坐在白宫椭圆办公室里,嘴里一边嚷嚷着“让美国再次伟大”,一边在国际舞台上频频出招。 他早年大谈收购格陵兰岛、掌控巴拿马运河,很多人觉得是玩笑,其实不然。这一切背后,藏着美国重塑全球海洋霸权的野心。 全球八成货物靠海运走,谁卡住了航道,谁就能左右世界经济的命脉。历史上,英国因为海军横行才成了“日不落帝国”,现在的美国,显然也想复制这套剧本。 特朗普政府的算盘很清楚,盯上了全球航道的咽喉,要让中国在关键节点上喘不过气。可中国也不是吃素的,手里攥着“稀土”这张底牌,转身就回敬了一记重拳。 从“李嘉诚港口售美案”闹到“七大航道调查”,美国对中国的封锁不再是空中楼阁。 年初,李嘉诚旗下企业准备把手里的全球港口资产打包卖给美国贝莱德,里头还包括巴拿马运河区的两座关键港口。 要知道,巴拿马运河可是中国货物进出美洲的必经之路,几乎五分之一的中国海运贸易都要从这里过。如果美国把手伸进来,咽喉就被掐住了。 国际舆论一片哗然,担心全球贸易变成美国手里的摇钱树。 与此同时,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也没闲着,突然宣布对英吉利海峡、马六甲海峡等全球七大航道搞“通行限制”调查,理由很简单:要抗衡中国的补贴。 主席的话摆在那儿,明面上说是公平竞争,骨子里还是想给中国的船队使绊子。只要美国能掌控这些航道,随时都能给中国设障,甚至提高过路费。 说白了,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贸易摩擦,而是直接把刀架到中国的航运大动脉上。美国的打法很新鲜,从飞机大炮的硬碰硬,变成了物流网络的点穴术,招招戳在要害。 不过,美国要想堵死中国的路,不靠航道还远远不够。特朗普盯上的下一个“油锅”,正是中国引以为傲的造船业。 去年底,美国祭出了《船舶法案》,说是要重振自家的造船和航运业,实际上一手补贴一手加税,明晃晃地冲着中国来。中国造船厂多年稳坐全球订单头把交椅,美国单打独斗肯定不是对手。 于是,拉上日本和韩国来凑热闹。7月,日本答应往美国造船业砸下5500亿美元,只要美国把关税降到15%。 韩国也不落后,承诺掏出1500亿美元,帮着美国搞新船厂、搞技术转移,换来汽车等领域的关税优惠。 看似各得其所,实则美国借机重整全球造船业的牌局,想把中国的绝对优势拆解成几家分食。 这一招,既是对中国产业链的釜底抽薪,也是对盟友的利益捆绑。美国自己的老本行玩不转了,就让盟友来拆中国的台,合力压制中国船厂,让全球市场重新洗牌。 特朗普的“三面绞杀”玩得风生水起,到了今年10月又加了一把火。10月3日,美国政府宣布,所有中国籍船舶靠港都要额外缴纳一笔不小的费用。 表面上是安全审查,实际就是变相加税,直接拉高中国海运成本。这下子,航运企业叫苦不迭,本来利润就薄,这么一折腾,运价成本立刻飙升。 美国的算盘很精明,既能多收钱,又能打压中国出口。但这还没完,中国手里的反制牌,终于在这个关头亮了出来。 10月9日,中国宣布对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管得不是原材料,而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技术,从开采、冶炼、磁材制造到二次回收,样样都卡得死死的。 稀土这玩意,对高端制造业来说就是命脉。没有稀土,电动汽车造不出来,战斗机、导弹、风力发电机统统都得趴窝。 中国在稀土精加工环节全球占比高得吓人,美国这几年拼命想打造独立供应链,始终没摸到门道。这一管制一出,美国造船、航空航天、高科技制造业的软肋就暴露无遗。 中国的做法,既不是简单的原材料禁运,而是把“技术”卡在了全球供应链的关键节点。美国想绕过中国,难度系数直线上升。 这场“航道与船只”到“稀土与技术”的拉锯,其实就是大国博弈的缩影。美国控航道、压产业、加费用,三管齐下,试图把中国困在全球海运的“迷宫”里。 中国则用稀土技术管制精准反击,不仅守住了自己的核心利益,还让美国的高端制造计划深陷泥潭。两边的较量,早已超越了港口、货船、原材料这么简单,已经蔓延到全球供应链、科技标准的每一个角落。 这种你来我往的博弈不会短时间内停歇,航运与稀土只是棋盘上的一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都发出过警告,这种“脱钩断链”的对抗,对全球贸易和经济复苏都不是好消息。 全球产业链的稳定,靠的是互信和合作,不是你死我活的拉锯。中国正在用实际行动维护自身发展权利,也在参与全球规则的重塑。 棋局已经摆开,谁能笑到最后,还得看谁手里的底牌更硬,谁的步子更稳。 参考资料:特朗普政府港口费政策将生效,“美国航运业界仍一头雾水,中方已先发制人” 2025-09-30 23:41·观察者网
特朗普三面“绞杀”中国,中美海运关键一战,中方打出关键一张牌 一场没有硝烟的海
飞天史说
2025-10-09 22:35:24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