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还没决定,中国直接一锤定音,商务部突发公告,掌握关键一局 美国那边还在推敲怎么下狠手,结果中国这边直接出招,商务部一纸公告,稀土管制升级,说来就来,打了对方个措手不及。 说实话,这场面不多见。美国议员们最近嚷嚷着要把对中国的芯片出口禁令玩得更绝,气氛眼看着越来越紧张。 可在所有人都等着美方出新招时,中国商务部忽然甩出第61号和62号公告,把稀土和相关技术的出口管得更严了。 这一下子让局势热闹起来,芯片和稀土的攻防战,谁也没想到中国会抢先动手。 这场较量早就不只是技术层面的小打小闹,而是全球大国间的战略博弈。中方这回的招数,明显是想把主动权牢牢握在手里,给美方一个“意外”的下马威。 商务部这两个新规,门道可不少。第61号公告的最大亮点,是把管制对象直接延伸到了境外组织和个人。 这话说白了就是,哪怕你不是中国企业,只要用着中国的稀土技术,想把相关产品卖到第三国,也得乖乖报备中国商务部,批不批准全看中方的态度。 这种做法,放在以前几乎没有过。第62号公告更狠,管的不光是实物稀土,连带所有的技术资料、图纸、参数、工艺都算数,整个稀土产业链的核心环节都被一网打尽。 新华网的解读很到位,说这是“全覆盖、精细化”的管控。新规最关键的一条,专门卡住了境外军事用户和高端芯片研发生产的出口申请。 原则上,这类申请根本不给批。谁都知道美国想用中国稀土搞高端芯片,尤其是军工领域,这下等于被当头泼了盆冷水。金融圈的分析也指出,这种精准打击,让美方的算盘一下子就乱了。 美国这几年总想着在技术上卡中国脖子,芯片禁令一波接一波。可这回轮到自己头疼了。 美国和西方在高端芯片上确实有优势,但稀土原材料和精炼环节,七成以上靠中国供货,这数据不是开玩笑。 就算美国到处找朋友,比如和巴基斯坦、乌克兰谈合作,想自建稀土产业链,可这活儿不是几天能搞定的。炼稀土的技术门槛高,环保要求严,搞不好还要被本国环保组织围攻。 说难听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中国的稀土技术和原料,美国的半导体和军工产业真有点“断炊”的意思。 从策略上看,中方这步棋走得很有分寸。美国想用芯片技术打压中国,中国就用稀土原材料还以颜色。这种你来我往的对弈,不只是“你卡我,我卡你”那么简单,更体现了大国之间的对称制衡。 历史上看,类似的资源制衡不少,比如当年石油危机时中东国家的“石油武器”,现在中国在稀土领域也有了自己的底气。 更何况,稀土不只是造芯片用,还涉及新能源、军工、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美国虽然想方设法搞“去中国化”,但现实就是,产业链一旦断了,“科技霸权”也会变得虚无缥缈。 这场稀土管制升级的时机也很耐人寻味。马上中美高层要见面,特朗普那边还在“琢磨”怎么给中国添堵。结果中国提前亮招,明显是想把谈判的主动权握在手里,为自己加点筹码。 过去大家都讲全球化、效率优先,现在风向变了,安全、控制、博弈成了主旋律。 稀土这种关键资源,已经不单是商品,更是大国博弈的“压舱石”。一旦管控升级,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就暴露无遗,谁都得重新掂量自己的底牌。 更深一层看,这次事件其实是全球化新阶段的缩影。国家之间开始追求所谓的“安全边界”,关键资源和技术越来越被当作战略资产。 各国都在悄悄为自己“筑墙”,不再一味追求效率,而是更看重风险和自主权。中美博弈进入相互制衡、相互牵制的新常态,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最终谈判桌上,筹码的多寡决定发言权,这次中国稀土新规,无疑让天平向中方倾斜了一些。 国际关系学者的看法也很有意思,认为未来大国关系会越来越像“既竞争又共处”的新模式,大家都留点余地,但谁都不敢掉以轻心。 这场围绕稀土和芯片的攻防,归根结底是资源控制和科技霸权的较量。 中国这回精准出击,击中了美方的软肋,也让全世界看到了大国博弈的另一面。未来国际格局会怎么变,不是谁一句话能定调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博弈还远远没到终局。 参考资料:事关稀土出口管制,商务部连发两号公告 2025-10-09 09:47·界面新闻
美方还没决定,中国直接一锤定音,商务部突发公告,掌握关键一局 美国那边还在推敲
飞天史说
2025-10-09 22:55:01
0
阅读:150
勿忘我
追随美国打压中国企业的国家也禁止购买中国稀土。
爱拉白菜的卡车
稀土决定了中国的国运!至少为中国科技迎来10年的追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