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主席之战的真正主角,已经浮出水面。不是任何一位参选人,而是台中市长卢秀燕。她的“不选”,比任何人的“选”,都更能左右这场选举的最终结局。为什么这么说? 国民党主席选举的启动源于现任主席朱立伦的交棒表态。2025年8月23日,针对国民党立委的罢免案全部失败后,朱立伦公开表示要让位给新一代力量,并特别点名台中市长卢秀燕接棒。他强调党内需要稳定领导,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地方选举和总统大选挑战。 这番话一出,党内立刻掀起波澜。卢秀燕作为中部蓝营的支柱人物,过去几年在台中市政上积累了较高民望,她的潜在影响力显而易见。但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从军系到地方势力,再到黄复兴党部,各方势力对领导权向来敏感。朱立伦的点名虽意在凝聚共识,却也无意中加剧了潜在竞争。 选举机制上,国民党自2001年起采用党员直选,历次改选中多有激烈角逐,此次也不例外。候选人登记期从8月底延长至9月初,最终六人确认参选:台北市长郝龙斌、立委罗智强、副秘书长郑丽文、孙文学校校长张亚中、立委蔡志弘以及前立委卓伯源。选举定于10月18日举行,全党党员直选决定胜负。这场选举不只关乎党务,更牵动国民党在2026九合一地方选举的布局,以及对2028总统大选的初步定位。朱立伦的举动虽显示出党内更迭的紧迫感,但也暴露了国民党在领导传承上的惯性问题:高层钦点往往引发基层不满,导致整合难度加大。 历史上,类似交棒尝试多以失败告终,如2016年洪秀柱补选时的混乱局面。此次选举中,卢秀燕的角色从一开始就成为焦点,她的表态直接影响了候选人的策略调整。党内资源分配、票源动员,全都绕不开她的影子。这反映出国民党当前的核心困境:缺乏共识领袖,只能依赖少数关键人物来维系统一。 卢秀燕的拒绝参选迅速成为选举转折点。8月24日,她在台中市政活动中明确表示,将专注本地产业发展,面对美国关税冲击等外部压力,无暇分身党务。尽管朱立伦多次劝进,甚至党内其他重量级人物如赵少康也私下游说,但她立场坚定。 这决定一出,党内反应不一:部分中生代视之为战略退让,赞赏其务实作风;老派系则担忧整合难度增加。卢秀燕的不选并非突发奇想,而是基于对国民党内部生态的清醒判断。党主席职位虽有资源掌控权,但也意味着卷入派系拉锯和舆论漩涡。以她当前在台中的执政成绩,如市场优化和绿地扩建,这些民生举措已赢得中间选民青睐。 若贸然转战党务,不仅可能两头落空,还易招致对手攻击。历史上,国民党多位地方首长转任党职后,往往因精力分散而市政受累,最终影响整体形象。她的选择实际是为自身政治生涯保全空间,避免在党内火拼中消耗声望。更重要的是,这步棋巧妙地转移了焦点:候选人们不得不转向她寻求背书,形成一种隐形主导格局。 选举进入9月后,六位参选人中至少五人先后赴台中拜访,规格从正式会晤到街头用餐不等。这种现象并非巧合,而是党内票源逻辑使然。中部地区作为蓝营票仓,卢秀燕的影响力直达基层党员和地方势力。 她的沉默等同于一张空白支票,各方竞相填空,以期在投票时拉拢她的支持网络。这也暴露了国民党选举的结构性问题:表面直选,实则靠人脉和派系运作,真正民主参与度有限。卢秀燕的不选,不仅避开了个人风险,还间接推动了党内对2028布局的讨论,让选举从单纯权力争夺转向长远战略考量。
国民党主席之战的真正主角,已经浮出水面。不是任何一位参选人,而是台中市长卢秀燕。
一脚油门到拉萨
2025-10-09 22:37:01
0
阅读:2662
导火索
不是深独就是暗独,台湾省的政客没有一个好东西,作死呢!
有一阵子
并无本事的卢秀燕和侯友谊是一类人,投机分子。
求是
不要台毒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