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台湾永远不会在被分出去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海峡填平,将台湾直接与大陆版块连成一体

依秋聊趣 2025-10-10 18:38:18

让台湾永远不会在被分出去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海峡填平,将台湾直接与大陆版块连成一体。 这主意听着倒是挺爽,但根本不现实,不是咱没想法,而是从工程、经济到自然条件,处处都是迈不过去的坎! 台湾海峡可不是家门口的小水沟,其长约400公里,最窄的地方都有130公里,总面积差不多9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60米,最深的地方能到88米,这可不是随便拉几车土就能填上的。 就算不填整个海峡,就修一条宽1公里的通道,光土方量就得130000米×1000米×60米=78亿立方米,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把260个西湖的水都换成土填进去! 别以为咱是基建狂魔就啥都能扛,之前港珠澳大桥才55公里长,平均水深37米,建起来花了1269亿,而海峡通道的长度是它的两倍多,水深快翻倍,成本保守估计也得万亿起步,这还没算后续的维护费用。 而且填海用的材料也不是随便找的,福建虽然多山,但开山炸石再加工成适合填海的水泥墩,光运输就得占去大半成本,总不能让工程车排着队在海上开吧。 这还只是个开头,要知道,填海工程不是一天两天能完工的,港珠澳大桥建了9年,这海峡通道没个二三十年根本拿不下来,期间的人工、设备损耗、能源消耗都是天文数字。 就说挖泥船,咱最厉害的设备一小时也就能挖几千立方米,要挖够78亿立方米,就算几十艘船同时开工,没个十几年都挖不完,这些船全年无休运行,电费就得按亿度算。 更别提后续的维护了,填出来的陆地得加固吧,得防腐蚀吧,每年的维护费可能比一些小城市的GDP还高。有这钱,咱不如把两岸的高铁、港口修得更完善,或者投入民生工程,性价比可比填海高多了,毕竟钱得花在刀刃上,不是用来打水漂的。 就算政府愿意出钱,自然条件也根本不答应,台湾海峡这地方就是个“地质脾气包”,处在地震活跃区,历史上还发生过7级以上的强震,海底下面坑坑洼洼全是断裂带,地堑地垒交错,填上去的土方根本站不稳,说不定一场地震下来,刚填好的地方就塌了一半。 更别提台风了,这地方每年都要被台风光顾好几次,风力随便就能到12级以上,海浪能拍起十几米高。 越南之前在南海偷偷填岛,用了8个月才填出0.03平方公里的陆地,结果一场台风过来全给冲没了,人家那还是浅滩,咱这海峡里的风浪可比南海凶多了,填好的通道说不定每年都要被台风“扒层皮”,陷入“填了冲、冲了填”的死循环,这可不是折腾得起的。 还有生态这关也过不了,台湾西海岸的泥滩百年间都消失了58%,已经严重影响了候鸟迁徙和海洋生物生存,而台湾海峡里藏着273种鱼类,还有硅藻类、浮游动物等上百种生物,是我国重要的渔场之一。 要是真开始填海,首先就得破坏海底的生态环境,鱼类的栖息地没了,渔业肯定大受影响,那些依赖海峡迁徙的候鸟也会失去补给站,生物多样性得遭大殃。 澳大利亚有研究说全球泥滩流失才16%就影响巨大,咱这填海峡造成的破坏可比那严重十倍百倍,后续要修复生态,花的钱比填海本身还多,而且有些破坏是不可逆的,总不能为了填海把子孙后代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都毁了。 再说了,台湾海峡本来就是南北海运的要道,每年光两岸直航的货运量就有4723万吨,还有大量国际船舶通行。要是填出一条通道,肯定会挤占航道,大型货轮根本没法通行,南北海运就得绕远路,这会让物流成本飙升,不管是进出口贸易还是国内运输都得受影响。 而且海峡里还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东部坳陷已经发现了13个油气田,填海肯定会影响油气开采,等于把到手的资源给浪费了。 这么一看,填海这事儿不仅工程上办不到,经济上不划算,还得跟地震、台风较劲,顺便毁了生态和航运,简直是处处碰壁,根本没有可行性。

0 阅读:0
依秋聊趣

依秋聊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