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尔斯泰伟岸的身影仍然遮挡了地平线,不过,这就像走在山里头那样,我们越是走得远,就越能越过最近的山峰,看到曾被它挡住的远处的最高峰巅:陀思妥耶夫斯基。”
纪德谈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段话,完全适用于我对俄国这两位伟大——也许是最伟大——小说家的认识。
看到有人列出阅读托尔斯泰、博尔赫斯、陀思妥耶夫斯基乃至鲁迅的顺序。大致是按照他们写作时间的先后,我个人倒觉得无此必要——打乱顺序,有时候反而有助于理解。
我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第一本是《地下室手记》,接着《白夜》,再《罪与罚》《白痴》,最后(也就是现在)《卡拉马佐夫兄弟》。
大家已经公认,《地下室手记》是陀氏的分水岭,开启了后面的《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等等,这是学理逻辑。
读书不需要顾忌这么多。相反,读了《罪与罚》,回头看《地下室手记》,对地下室人的理解肯定更深;回头看《白夜》,则只需要一笑而已:太轻松了。
读在世作家,比如余华,只能循序渐进,而且是时间意义上的。读得反而不满足,看了《活着》和《许三观》,再读《第七天》《文城》,有心理落差。
读过世作家,他们的书全放在案头,正确的顺序是,好的作品先读,一般的作品后读或者不读,我们又不是研究者,无需把一个人读得片甲不留。
所以,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顺序,先读《地下室手记》,这是总览之书,后面,读《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这几本皇皇巨著读完,后面就全凭心情了。
陀翁之书,还有几部传记和研究性图书,比如弗兰克几百万字的传记,纪德的《六次讲座》。总之,陀翁是值得用一生去阅读的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