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朝鲜为什么要在夜晚,举行阅兵仪式呢?是出于安全考虑吗? 朝鲜2025 年 10 月纪念劳动党成立 80 周年的活动,其他国家就曾预测朝鲜阅兵可能还在晚上。 从2020 年劳动党成立 75 周年之前,朝鲜阅兵大多在上午办,那次之后连续四次都改到了夜晚或深夜,慢慢成了惯例。 这背后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防着天上的 “眼睛”。 朝鲜半岛的局势一直不太平,美韩的间谍卫星白天能把地面情况拍得特别清楚,坦克型号、导弹数量甚至士兵装备的小零件都逃不过。 朝鲜领土东西跨度才 300 公里,导弹部队从驻地到平壤的行踪白天很容易暴露。 夜晚就不一样了,可见光卫星基本失效,就算是能探测热量的红外卫星,他们也有办法应对。 2023 年 “战胜节” 阅兵时,装备移动特意控制了发动机温度,周围还放了临时热源干扰,卫星拍回去的图像糊得没法看。 朝中社在报道里提过这种 “周密筹备”,说白了就是用夜色当天然的保密罩。 天气也是一个原因,平壤夏天白天温度经常超过 35 摄氏度,士兵穿厚重礼服站几个小时,中暑风险特别高。 选在晚上举行,凉爽的天气能让方阵走得更整齐,装备也能保持最佳状态,对家底不算丰厚的朝鲜来说,这是最务实的保护方式。 而且夜间阅兵的氛围也是白天比不了的。 金日成广场周围的建筑会装巨型 LED 屏,循环放着工厂生产、农田丰收的画面。 士兵迈着正步过来时,两边的射灯一打,制服上的徽章看得清清楚楚。 观众手里拿着荧光棒和小国旗,一挥舞起来,整个广场又亮又有气势。 而且这种安排还藏着对实战能力的展示,能把数万人的方阵、几十辆导弹车在夜间调度得井井有条,本身就是夜间作战能力的体现。 2020 年阅兵时,士兵佩戴的夜视仪、新式单兵装具,配合夜间行动流程,等于在告诉对手随时能在任何时间开战。 2023 年那次阅兵,朝中社明确报道展示了具备核弹头携带能力的 “火星炮 - 17”“火星炮 - 18” 型洲际弹道导弹,还有新型无人机,这些装备在夜色中更显威严,威慑力一点没减。 朝鲜不是完全想隐藏装备信息,而是在展示与隐藏之间找平衡。 他们会放出大量高清照片和视频,里面不乏新型装备的具体细节,但关键参数藏得很严实。 这种 “半透明” 的展示方式,既让外界看到了实力,又保护了秘密,特别聪明。 首尔的研究员也提到,这种方式可能是展示新装备,也可能只是模型,让对手没法准确判断真实战力。 所以黑夜中的导弹方阵不是冰冷的武器,而是 “国家安稳” 的定心丸。 2023 年阅兵时,中俄代表团的出席和领导人的演讲通过电视传遍全国,把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力量紧紧绑在一起。 大家从工作中抽身,在夜色里挥舞旗帜欢呼,这种集体共鸣能极大凝聚人心。 所以朝鲜选择夜间阅兵,是把安全、实战、宣传等多种需求拧成了一股绳。 用最低的成本实现了最大的效果,既防住了外界的窥探,又展现了自身的底气,还凝聚了国内的人心。 这不是简单的安全考量,而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战略选择。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生存逻辑,看懂了夜晚的阅兵,才能更懂这个国家对安全的渴望和对尊严的追求。 真正的力量从不需要在阳光下刻意炫耀,夜色里的坚定步伐,更能彰显一个国家的韧性与底气。
朝朝鲜为什么要在夜晚,举行阅兵仪式呢?是出于安全考虑吗? 朝鲜2025年
凭栏观望史
2025-10-11 09:45:3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