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金高达800万!中国科学家刘永坦,辛辛苦苦研究了三十年,终于发现了藏在雷达“盲区”的美国航母,2018年,刘永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奖励800万元,没想到他却转身就捐给了母校,着实让人敬畏!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雷达技术普遍还停留在“基础够用”的阶段。尤其是在海洋监测领域,强烈的海杂波、电离层干扰让传统雷达几乎“睁眼瞎”,看不清、看不远,更看不到那些靠电子隐身的美军航母。 刘永坦不服,他不信“看不见”就是终点。于是他带着6个人、一间简陋实验室和几台老旧设备,开始了这场注定寂寞的马拉松。 2011年新体制雷达终于实用化落地。全天候、全天时、超远距探测,核心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美国航母再隐身,也躲不过我们这只眼。” 很多人不知道,刘永坦的科研执念,其实源自一段战火中的童年记忆,1936年他出生于南京,仅一年后日军侵华,南京大屠杀爆发,他和家人一路逃难,童年在枪声和颠沛中度过,那时他还太小,不懂什么是国家与民族,但他知道没有安全感的日子,太苦。 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父亲曾在清华任教,母亲是进步作家。家中常谈国事,书架上摆满了《资本论》和鲁迅全集。 耳濡目染中,他早早理解了“强国才能保家”的道理,1953年17岁的刘永坦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专业选的是无线电——这是他第一次主动靠近“守护”这个词。 1979年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刘永坦作为第一批访问学者被派往英国伯明翰大学,那是雷达技术的发源地,更是他第一次直面中外科技差距。 在那里他解决了英国海洋监测系统的一项难题,赢得了导师的高度评价,但这场“胜利”没有让他飘飘然,反而让他更迫切地想回国——“中国不能总靠别人看海。” 1981年他回到哈尔滨,带回的不是一纸文凭,而是一套思维方式和一份责任感,他要做的不是模仿,而是重新开一条路:中国自己的新体制雷达之路。 1982年刘永坦向国家提交了一份对海新体制雷达可行性方案,那时几乎没人看好这个项目:经费少、设备差、人员紧缺,甚至连实验场地都得自己搭。 他像一位“雷达苦行僧”,日复一日地在波形、算法和干扰源中钻研,20多万字的技术方案,一字一句都是熬出来的。 1990年在威海雷达站,雷达首次成功捕获海面目标信号,实验室里一片寂静,直到信号稳定,才传来掌声,那一刻他们知道,方向对了。 可这还远远不够,1997年刘永坦已是两院院士,本可退居二线,但他主动请缨推进实用化系统攻坚,电离层干扰、复杂波形设计、全天候运算……几乎每一步都要打破“没人做过”的天花板,直到2011年,第一套实战型新体制雷达系统正式交付部队,中国海防终于有了一双真正的“火眼金睛”。 技术的突破只是冰山一角,刘永坦更大的贡献,在于他带出了一支叫“雷达铁军”的队伍,40年间他培养了200多名科研骨干,中坚力量早已成型,能打硬仗,敢啃硬骨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到国防一线,这支队伍正悄悄撑起中国的雷达命脉。 2018年刘永坦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00万元奖金到账,他没犹豫,连夜和夫人商量,把全部奖金捐给母校设立“永瑞基金”,用于电子信息学科人才培养。他说:“钱是国家给的,应该还给国家。” 如今刘永坦已近90岁,仍然坚持每月听科研汇报,他的学生已成为院士、专家、项目负责人,但他始终认为,最大的荣誉不是奖杯,而是“我们终于能看清自己海岸线的那一刻”。 参考资料: 刘永坦:勇闯中国雷达“无人区” 2023-08-30 中国科学报
美国出手在先:只要含有美国技术的产品就不能卖给中国。中国反制在后:只要用中国稀
【17评论】【37点赞】
大众群生
英雄!
行者
令国人敬重知识分子良心科学家!!!
凯旋
向英雄致敬!
David fish
这个没话可说,国家的脊梁,国之栋梁[赞][赞][赞]
7248277
这才是民族脊梁!
用户12xxx44
致敬刘老![吉祥]
笨笨
中华脊梁
放眼天下
一个戏子为一个产品的代言费都不止800万,刘老的爱国精神才是民族复兴的基石!国之栋梁流芳百世。致敬无私奉献的英雄
罗更生
致敬英雄!
潮起海风
[赞][赞][赞]向刘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