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迷宫的终局:被150亿人民币浇筑的加沙“地铁”将迎毁灭
实事大家谈
2025-10-13 07:59:55
当以色列宣布在救回部分 “被扣押人员” 后,将对加沙地带的地道网络实施彻底摧毁时,这个被外界称为 “地下迷宫” 的工程奇迹,正迎来它注定的终局。在加沙这片面积仅约 365 平方公里的土地下,藏着一个足以颠覆人们认知的地下世界 —— 超过 1300 条地道纵横交错,总长度突破 500 公里,最深可达 50 米,部分区域甚至建成了 5-8 层的立体结构,其设计的科学性与规模的庞大性,让 “哈马斯是‘基建狂魔’” 的评价绝非夸张。
要撑起这样一个地下工程,背后是惊人的资金投入。据估算,这片地道网络的耗资不低于 20 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近 150 亿。在加沙地区长期面临物资短缺、民生设施亟待完善的背景下,如此巨额资金投入地下工程,本身就充满了争议,但从工程角度看,这些地道的建造难度与设计细节,确实展现出极高的专业性。它们并非简单的土洞,而是进行了科学的分区设计:部分区域用于人员通行,宽度足以容纳多人并行;部分区域专门用于物资运输,甚至能通过小型车辆;还有的区域被改造成临时指挥点、医疗站或武器储存室,功能划分清晰,宛如一座地下 “微型城市”。
这些地道的存在,对哈马斯而言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地面行动受限的情况下,地道成为其人员机动、物资补给乃至开展行动的重要通道,曾多次在冲突中发挥关键作用。也正因如此,以色列长期将其视为 “心腹之患”,此前多次针对地道展开打击,但因地道网络的隐蔽性与复杂性,始终未能彻底清除。如今,随着以色列救回被扣押人员的行动取得进展,彻底摧毁地道的计划被提上日程,意味着这个耗费 150 亿人民币、凝聚大量人力物力建成的地下工程,即将在炮火中化为废墟。
对于加沙地区而言,地道的毁灭既是一场工程奇迹的终结,也折射出地区冲突的残酷现实。有人惋惜这 150 亿人民币的投入未能用于改善民生,有人感叹工程背后的技术实力,更有人担忧地道摧毁后可能引发的连锁影响 —— 比如地下结构坍塌对地面建筑的破坏,或是对加沙地区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冲击。但无论如何,这座被称为 “地下地铁” 的迷宫,终将在冲突的硝烟中落幕,只留下关于资源分配、战略选择与和平渴望的无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