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登基后,派人将刘伯温的儿子刘璟押来询问,刘璟称朱棣为“殿下”,并说:“殿下百

炎左吖吖 2025-10-13 08:53:19

朱棣登基后,派人将刘伯温的儿子刘璟押来询问,刘璟称朱棣为“殿下”,并说:“殿下百世之后,逃不得一个‘篡’字”。 1402年,在南京,锦衣卫正押着囚车往诏狱走。 车里裹粗布衫的男人冻得鼻尖发红,指尖却攥着半卷父亲的手稿。 那是刘伯温《郁离子》的残页。 他是刘璟,刘伯温独子。 此刻盯着囚车顶的雪,嘴里反复念叨几天前对朱棣说的那句话:“殿下百世之后,逃不得一个‘篡’字。” 刘璟的童年,是跟着父亲背影长大的。 刘伯温是朱元璋的“帝师级谋士”,民间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可这位开国元勋的结局十分凄凉。 洪武八年,因胡惟庸构陷,他被朱元璋削去俸禄,抑郁而终。 那年刘璟刚二十出头,他握着父亲遗书哭到天亮,却没想到朱元璋念旧情。 不仅让他承袭“诚意伯”爵位,还常召进宫议政。 “你父亲的眼光,比朕见过的谋士都毒。” 朱元璋拍着刘璟肩膀,“朝堂事,你要帮我盯着。” 刘璟记着父亲“刚直”的训诫,议事从不含糊。 有次朱元璋问藩王隐患,他直言:“燕王雄才大略,行事像极了陛下,若不约束,恐成心腹大患。” 这话当时没人在意,可十年后,当朱棣以“清君侧”起兵靖难,刘璟才懂。 其实当年自己的话,早应验了。 建文元年,朱棣的燕军兵临济南城下。 建文帝急召刘璟,封他“参赞军务”。 刘璟一到军营,就推翻主帅李景隆的“死守”策略,连夜制定“诱敌深入”计,还亲率三千骑兵夜袭燕军粮道。 可李景隆是草包,关键时刻撤兵,导致明军惨败。 刘璟这人老实没逃,反而投奔济南参政铁铉,帮他守城。 朱棣围了三个月,刘璟设计“诈降计”。 让士兵挂朱棣画像,百姓跪迎,等朱棣靠近,万箭齐发。 最终,朱棣差点被活捉,气得他咬牙直骂:“刘伯温的儿子,果然难对付!” 但建文朝已烂到根里。 南京城破那天,刘璟在家整理父亲手稿,听见外面喊“燕王进城”,连夜换粗布衫,带母亲灵牌逃往青田老家。 他想,。此生再不碰朝堂。 可朱棣忘不了刘璟。 登基后,他第一个想起的,就是这个有刘伯温脑子、建文旧臣声望的人。 他立刻专门派使者去青田:“请刘先生出山,朕封内阁大学士。” 刘璟不想再牵扯,就把门关死,让家人传话:“我是建文旧臣,君主亡了,我只求一死,不为新朝效力。” 使者带着拒绝的消息回报,朱棣咬牙:“那就‘请’他来南京聊聊。” 这次来的是锦衣卫。 他们踹开刘家大门,把刘璟押上囚车。 路上刘璟绝食,锦衣卫怕他死了没法交差,只能灌粥。 粥灌进喉咙,他又吐出来,说:“我宁死,不做篡位者的臣子。” 南京诏狱阴暗潮湿,呆在这实在是难过。 刘璟坐在草堆上,对着墙壁骂朱棣:“你打‘清君侧’的旗号,实则是篡位!朱元璋定的祖制,你全抛了!” 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把这些话报给朱棣,朱棣坐在龙椅上,手指敲御案:“他父亲当年都不敢这么跟我说话。” 最终,沉默良久,挥挥手:“随他去吧。” 没人知道刘璟在狱里熬了多少天。 只知道某天清晨,狱卒发现他蜷在草堆里,眼睛睁着,手里还攥着父亲的《郁离子》。 他绝食七天,走了。 刘璟死的那天,青田百姓偷偷烧纸。 有人说他傻:“放着内阁大学士不做,偏要找死。” 可更多人说:“刘伯温的儿子,就该有这骨气。” 朱棣后来提刘璟,只说“可惜了这才华”,却不敢提自己最怕的,有人撞破他皇位的“篡”字。 后来,刘璟被人埋在了青田山坡上,旁边是父亲的祠堂。 风掠过墓碑,仿佛还能听见他的话:“殿下百世之后,逃不得一个‘篡’字。” 其实他没说错。 朱棣的皇位,终究是“篡”来的。 而刘璟,用生命守住了士人的底线。 宁死,不说假话! 主要信源:(中华网热点新闻——刘伯温儿子见到朱棣后, 只说了1个字, 朱棣下令: 推出去斩首!_看看...)

0 阅读:69

猜你喜欢

炎左吖吖

炎左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