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3日凌晨3时16分左右,四川成都天府大道仁寿视高段发生一起涉及小米SU7的严重交通事故。根据多名目击者的行车记录仪显示,一辆小米SU7在行驶中先是摇摆不定,有网友称一起等红绿灯时,还听到该车驾驶员在大声吼叫。随后车辆超速失控,先与绿化带发生碰撞,随后翻滚至对向车道并起火。一名车主的行车记录仪显示,车辆碰撞前从右侧飞速驶过,碰撞后迅速燃起大火。驾驶位有人员被困,多名路人主动参与救援,徒手或用工具猛砸车窗,有路人的手都流了血,还有人拿来了灭火器,但因车门无法打开且火势迅猛,救援失败。消防人员到场后,先用水枪压制火势,随后用工具切割车身救援,现场方才逐步得到控制,但驾驶员已不幸遇难。目前,小米汽车尚未就此次事故作出回应。 现场视频里,那辆小米SU7像一头失控的钢铁野兽,以网友爆料的时速150公里撕裂夜幕。撞击绿化带的瞬间,火光腾地而起,把天府大道照得一片惨白。 热心的路人们冲上去,用手肘砸、用石头敲,甚至有人双手流血也不停歇。他们搬来灭火器,试图压制张牙舞爪的火舌,却终究没能敌过这无情的烈焰。 这不是小米SU7第一次因事故进入公众视野。今年3月,德上高速公路的碰撞爆燃带走三条生命;同月在泉州,又因超速行驶酿成惨剧。一次次事故现场,都留下相似的问号——为何智慧座驾变成了死亡陷阱? 车祸背后藏着更深的忧虑。隐藏式门把手在碰撞断电后成为救援的障碍,这与工信部九月发布的门把手安全新规背道而驰。锂电池起火后的救援窗口期转瞬即逝,再先进的“电池向下防爆技术”也难保万全。 围观者的手机镜头下,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每个画面都在质问:当科技赋予汽车越来越强的性能时,是否也该赋予乘客更坚实的守护? 小米汽车正高歌猛进。九月单月销量突破四万辆,新品Yu7一天收获几十万订单。这番盛况却映衬着凌晨天府大道的悲凉——发展速度与安全底线,到底该怎样平衡? 我们不能忘记河南坠崖事故中的那家四口,他们因车辆乘员舱结构完整而幸免于难。这证明安全设计确实能挽救生命,关键在于车企愿把这份坚持贯彻到每辆车上。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四川成都,女子和丈夫吃饭喝了酒,无法开车,他们就叫了一个代驾,一路上代驾
【49评论】【30点赞】
拒绝融化的冰
真正的死忠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