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数据造假有多严重?   今年8月3日的时候,美国总统特朗普直接发文指责被解

萧兹探秘说 2025-10-13 13:50:16

美国的数据造假有多严重?   今年8月3日的时候,美国总统特朗普直接发文指责被解职的劳工统计局局长埃丽卡·麦肯塔弗,说她在总统选举前故意“往高了报就业数据”,营造就业市场火爆的假象为拜登拉选票,可等自己大选获胜后,又悄悄把数据下调了近100万个岗位。   这事儿可不是偶然,实际上美国政府在不少关键领域的统计里,都藏着类似的“猫腻”,普通老百姓要是只看官方数据,根本摸不清真实情况。   就业数据的操纵还只是小场面,衡量国家经济实力的GDP数据水分才更吓人。   美国商务部为了让经济看起来“一片繁荣”,反复调整GDP的统计方法,把以前不算的研发投入、娱乐版权这些项目都塞进核算里。   这么一改,GDP数字确实好看了,但跟老百姓的真实生活根本对不上——不少人工资没涨、工作不稳定,可官方却说经济在稳步增长。   《华尔街日报》就曾引用独立经济机构的分析说,要是按以前的老办法算,美国这几年的GDP增速至少得往下调0.5个百分点,那繁荣的假象一下就露馅了。   而关系到家家户户柴米油盐的通胀数据,造假也没落下。   美国劳工部通过调整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权重,故意降低食品、汽油这些民生必需品在指数里的占比,这样一来,官方公布的通胀率就显得没那么高了。   可老百姓的钱包最诚实,超市里牛奶、面包涨价,加油站油价飙升,生活成本明明涨了不少。   2023年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一份内部报告也认了账,说现在的CPI统计方法确实低估了实际生活成本,普通家庭感受到的通胀率比官方说的要高2-3个百分点,这直接导致那些跟通胀挂钩的社会保障金发得少了,老年人、低收入群体的日子更不好过。   就连关乎人命的疫情数据,也没能逃过造假的歪风。   新冠疫情期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被曝出修改疫情死亡人数的统计标准,把不是直接死于新冠的病例也算了进去,后来又在争议中反复改统计口径,搞得疫情数据真假难辨。   《纽约时报》调查还发现,不同州报数据的时候也很随意,有些州为了不影响本地经济和政绩,故意隐瞒真实的感染人数,或者把疫情说得没那么严重,这让当时很多民众不知道该信哪个数据,连做好防护都没个准头。   这些数据造假可不是小事,不光让政府制定政策时找不准方向,更让老百姓对政府越来越不信任。毕竟官方说就业好、通胀低,可大家实际找工作难、花钱越来越贵,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情况多了,谁还会相信政府的话?   美国一直标榜自己“透明”、“诚信”,可在最基础的数据统计上却这么敷衍,实在让人失望。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不仅掩盖不了经济、民生里的问题,反而会让矛盾越积越多,早晚得爆发。   数据是给老百姓看的,也是为了让社会更好发展,靠造假玩“数据游戏”,现实世界又能撑多久呢?

0 阅读:37

猜你喜欢

萧兹探秘说

萧兹探秘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