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了两天后,特朗普称想帮助中国,万斯呼吁中国:选择理性道路 美股刚经历了一场“黑色星期五”,华尔街用真金白银给白宫上了一课。 特朗普本来咬着牙要和中国“硬碰硬”,结果市场一片惨烈,科技巨头市值一夜蒸发七千多亿美元,连标普500都跌破了底裤。 这时候,特朗普和副总统万斯突然转口气,说什么想帮助中国、鼓励“理性对话”。 表面上看像是缓和了,背后那点“心思”却藏不住。中美这盘棋,远比外人想象得复杂,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扒一扒这些信号里到底藏了多少门道。 回头看这次“黑色星期五”,美国金融市场简直像被人拍了一闷棍。标普500直接跌了4%,苹果、英伟达这些科技大佬一夜间市值缩水得让人牙疼。 美国媒体那天的报道,简直和葬礼现场差不多。华尔街的钱袋子一紧,投资者情绪立马爆炸,市场恐慌传导到白宫,特朗普的高关税言论直接变成了烫手山芋。 其实这不是头一回。早在2019年,拜登政府和中国打贸易战,美股一有风吹草动,白宫马上软了几分。金融市场不是讲面子的地方,钱一走,什么强硬立场都得先收一收。 特朗普这回发“缓和”言论,压根不是什么慈悲心,而是怕金融系统崩盘。美国经济这几年看着热闹,实际就是个“泡沫蛋糕”,华尔街一动,白宫的神经就得跳一跳。 美国手里的这些招数,大家也都耳熟能详。技术封锁玩了好多年,芯片、半导体、重型发动机,什么高科技都想卡中国脖子。 还记得荷兰ASML的光刻机吗?美国拉着欧洲盟友各种限制出口,搞得像在玩“技术围堵”游戏。最近美军又在亚太搞联合军演,台海、南海、中印边境,动不动就搅局,想给中国制造点麻烦。 但中国不是吃素的。稀土这张王牌拿得死死的,全球60%稀土供应都靠中国,别看美国八年想找替代,澳大利亚那些计划基本都黄了。 医药原料、维生素这些小东西也别小瞧,全球70%的维生素B1都是中国造的。换句话说,中国的反制手段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那种“你离不开我”的刚需,短期根本替代不了。 美国的地缘小动作,动静大,实则风险也大。每次搞点军演,亚太局势都得紧张一阵。这种“玩火”的套路,最后烧到谁头上真说不准。 中国的产业链优势,倒像是温水煮青蛙,表面没啥大动作,实则让美国慢慢受不了。短期看不出伤害,长远下来,黏性和杀伤力都不容小觑。 万斯嘴上说让中国选择“理性道路”,美国真该先照照镜子。翻开历史账本,特朗普上一任打关税战,结果美国人大呼吃不消。 关税没让中国趴下,反倒把美国通胀推了一把,农民倒了大霉,农产品卖不出去,补贴都补不回来。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报告也早就说过,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操作,不是谁都能承受的。 中国这边,抗压能力一次次被验证。华为顶着芯片封锁,愣是搞出了自己的芯片。新能源车市场风生水起,比亚迪都快卖成世界老大了。 科技自立这条路,中国走得比谁都坚定。美国想靠技术卡脖子,短期或许能让中国难受点,长远看就是逼着中国进步。 盟友体系这几年也不灵了。美国想让欧洲跟着一起对华加税,德国第一个不同意。欧盟嘴上说要“去风险”,背后还是想着做生意。 欧盟在贸易上跟美国合不来,毕竟利益摆在那里。美国想靠盟友围堵中国,难度不是一般的大,东拉西扯的小团体,真正能形成合力的没几个。 整个来看,万斯喊“理性”,其实就是单边施压。中国的策略一直是谈打结合,软硬兼施。对美国的缓和表态,不能当真,更不能放松。只有持续反制,才能把美国真正拉回谈判桌。 特朗普和万斯这次的“和气”表态,更像是一次战术撤退。美国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逼得白宫不得不先服个软,但骨子里的对华博弈基调一点没变。 中方该怎么应对?高压反制不能停,稀土出口、产业链升级都要继续,国际合作的朋友圈也要拉大,像RCEP这样的大市场,就是最好的反围堵利器。 有句话说得好,以战止战,才能止战。让对方吃点苦头,才能让他明白,什么才叫真正的理性。 参考资料:又现TACO交易?关于中国,特朗普和万斯嘴软了 2025-10-13 11:37·观察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