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欧盟对俄制裁越加码,自身反而陷得越深?马克龙提议的新一轮制裁引发热议,这一看似强硬的表态,实则暴露了西方对俄施压策略的系统性失效。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制裁逻辑的彻底崩塌。表面上欧盟已将俄天然气进口占比从 2021 年的 45% 压降至 19%,但 2024 年仍进口 520 亿立方米俄气,西班牙、法国更是常年采购俄油制成品。 更关键的是,27 个成员国中 20 个通过印度转口 “洗白” 俄油,连美国都默许企业采购经土耳其中转的俄油,342 艘被制裁的俄 “影子船队” 仅是全球油轮总量的零头。 这种 “禁而不止” 的状态,让 2024 年俄石油税收逆势增至 894 亿美元。 导致这种困局的核心,是欧盟的战略内耗与外部博弈失算。对内,匈牙利依赖 “土耳其溪”、斯洛伐克称断气等同于 “经济自杀”,27 国一致原则让制裁沦为空谈; 对外,欧盟为脱钩多支付 1850 亿欧元能源成本,而美国趁机抢占 45% 的欧盟液化天然气市场,还逼其承诺 3500 亿美元能源采购。 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利润腰斩、农民因高价燃料罢工的困境,正是欧盟被绑定的缩影。 与此相反,俄罗斯早已构建起反制体系。通过卢布结算令稳住汇率,与中印深化合作 。 俄印贸易额从 2021 年不足百亿增至 2024 年预期 660 亿,中俄 95% 贸易用本币结算。 即便 2025 年俄油气收入预测下调 15%,其自主搭建的能源交易与海运网络仍支撑起 2.3% 的低失业率和 4% 的 GDP 增长。 这种失衡态势可能预示着更复杂的全球分裂。欧盟最新制裁扩大至第三国转口企业,但印度、土耳其等国的枢纽作用难以替代。 美国一边施压欧盟加码,一边放任企业出售油田设备,这种双重标准正在削弱西方阵营公信力。 马克龙说的新一轮制裁就是 “火上浇油”,能够火中取栗的只有美国。欧盟属于自残,俄罗斯会硬刚到底。
为什么欧盟对俄制裁越加码,自身反而陷得越深?马克龙提议的新一轮制裁引发热议,这一
达观君
2025-10-13 17:21:49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