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电子签证背后的“急功近利”。10月15日,菲律宾驻华大使馆宣布,11月起恢复对中国公民的电子签证项目。 菲律宾恢复电子签证了,听上去像是个利好消息,但背后藏着的不仅仅是“便捷”。14天停留、仅限两个机场入境,这样的“半开放”政策到底意味着什么?表面上是为了吸引中国游客,实际却是“急功近利”的外交手段。菲律宾这样做,真的能吸引游客吗?或者,它只是想借此维稳,避免政策过于宽松后造成不可控的风险。 恢复电子签证看似是菲律宾重启旅游的信号,但它的实际效果却充满限制。14天的短期签证限制了中国游客的旅行深度,尤其是对于那些希望深入菲律宾独特景点的游客。仅限两个机场入境的要求,更让人觉得这不是便利,而是束缚。菲律宾显然只愿意放开热门城市,其他景点如巴拉望、薄荷岛等却被排除在外。这样“半开放”的政策,不仅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还无形中加重了旅游资源不平衡的负担。 曾经,中国游客是菲律宾旅游市场的重要支柱,2019年,中国游客突破170万人次,贡献了大量经济收入。但疫情后,游客数量暴跌,2025年前8个月,赴菲中国游客仅有20万,下降幅度惊人。菲律宾政府急于恢复旅游收入,但这种“限制重重”的政策只会让游客望而却步。相比邻国泰国的免签政策,菲律宾的“半吊子”签证措施看似宽松,实则在设限,让人难以信任。 菲律宾的签证政策折射出其外交上的复杂局面。一方面,它与美国关系密切,在南海问题上屡与中国对抗;另一方面,菲律宾却又无法放弃中国游客这一经济来源。当前的政策背后,是菲律宾在中美博弈中的夹缝生存。想拉动中国游客经济,却不敢完全放开政策,生怕失控。结果是,既没真正开放,又难以稳定游客预期,终究只能处于政策摇摆不定的困境中。 菲律宾若想重拾旅游业的辉煌,不能只靠恢复电子签证这张“空头支票”。真正的挑战是,它是否愿意真正对中国游客展示诚意。签证政策的“手铐”能否解开,关键在于菲律宾能否提供一个更自由、更便捷的旅行体验,同时确保政策的稳定与安全。如果菲律宾继续这种“带着镣铐的邀请函”,恐怕中国游客会用脚投票,选择更欢迎他们的目的地。
菲律宾电子签证背后的“急功近利”。10月15日,菲律宾驻华大使馆宣布,11月起恢
达观君
2025-10-17 16:22:55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