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乐观了,特朗普预测中国将恢复采购美国大豆,特朗普直言:将在接下来即将举办的亚太

古凌国际 2025-10-13 20:45:39

太乐观了,特朗普预测中国将恢复采购美国大豆,特朗普直言:将在接下来即将举办的亚太峰会上向中国施压,必须购买美国大豆,让美国豆农放宽心。 美国大豆出口面临严峻考验。从数据上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买家,过去每年从美国采购上亿美元的大豆。 但贸易摩擦升级后,一切变了样。根据美国农业部报告,2025年前七个月,对华农业出口整体下降53%,大豆销量几乎归零。 这不是小事,直接砸到农民饭碗上。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援助缓解,但农民们更想要的是稳定的市场订单,而不是临时救济。 贸易战打到现在,美国农民成了夹心饼干,一边是国内成本上涨,一边是海外市场流失。南美国家像巴西和阿根廷抓住机会,迅速扩大产量,填补空缺。 中国转向这些供应商,不仅因为关税,还涉及供应链稳定和食品安全标准。结果美国大豆价格一路下滑,库存堆积如山。 特朗普发帖,说中国会恢复采购,还计划在韩国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上直接对中方施压。峰会定在10月底到11月初,特朗普表示会把大豆问题摆上台面,作为核心议题。 但现实是中国早在3月就以检测出有害生物为由,暂停几家美国出口商资质。特朗普想靠一次峰会扭转乾坤,可全球贸易规则早就变了样。农民们最明白,失去的市场份额想抢回来,难上加难。 峰会前夕,紧张氛围加剧。特朗普在白宫会议上重申立场,说会用杠杆推动中方行动。APEC峰会本是亚太经济合作平台,现在却成了贸易战新战场。 专家分析,这场会晤成败关乎两国经济走向。 数据显示,中国大豆进口转向南美后,巴西出口创纪录增长。美国的农机和化肥进口关税又抬高成本,让农民雪上加霜。整个供应链重塑中,美国位置越来越尴尬。 农民视角最接地气。他们不是政客,不玩花招,就想卖豆子养家。 贸易战开打时,大家以为是短期阵痛,结果成了持久战。库存多到仓库爆棚,价格跌到谷底。特朗普的乐观预测给了希望,但峰会没带来订单。南美供应商无缝对接,中国需求没断,只是换了来源。 这让美国农业反思,依赖单一市场风险太大。多元化成了关键词,但实施起来费劲。农协组织集会,讨论适应新常态。一些农民投资新技术,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但整体局面仍严峻。 特朗普贸易政策影响深远。从钢铝关税到农业壁垒,引发全球连锁反应。中国报复性关税精准打击农区,正好是特朗普票仓。 数据显示,2025年美国对华贸易额下降,进口从中国减少数百亿美元。 全球视角下,这事不只是大豆那么简单。贸易战反映大国竞争,涉及供应链安全和技术自主。中国转向南美,不仅经济考量,还战略布局。 美国农民成了牺牲品,但也推动行业变革。有些农场转向有机种植或本地销售,减少依赖。 美国大豆业需创新,提高品质吸引买家。中国标准严格,美国需符合才能重入市场。贸易协会推动双边对话,但进展慢。特朗普继续执政,强调美国优先,但农业损失显而易见。 贸易战没赢家。特朗普预测恢复采购,但事实证明太乐观。中国需求强劲,却有替代。全球化时代,单边主义是行不通的。

0 阅读:1
古凌国际

古凌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