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的足球联赛,正在悄悄变样。 以前,城市队打比赛,外援比本地人多。 有些队甚至

清泉石上流走 2025-10-13 22:23:03

江苏的足球联赛,正在悄悄变样。 以前,城市队打比赛,外援比本地人多。 有些队甚至把中超退役的老将当“雇佣兵”,一上场就是七八个,比赛打得像职业队热身。 球迷看不下去了——这哪是草根足球,分明是资本包装的表演赛。 去年决赛,苏州队和南京队0比0收场,最后十分钟没人进攻,全场嘘声一片。 赛后有人拍下替补席上坐着的前国脚,穿着便装,手里还拿着矿泉水,眼神却像在看一场早已写好的剧本。 没人敢明说,但人人都懂:比赛没输赢,只有利益。 今年秋天,江苏省足协突然发了新规。 不是口号,是铁规矩:本地户籍或学籍球员,至少占七成;同一场球,有职业经历的球员,最多只能上五个。 听起来不严? 可你再看细节——中国足协同步上线了全国联网的球员数据库,每场比赛的首发名单,自动比对职业注册记录。 谁敢藏人? 罚十万,停赛一年。 更狠的是,原来“城市联赛”和“超级联赛”合二为一,赛程拉长到七个月。 这意味着,想靠几个外援撑起一支队? 门都没有。 你得真有本地人能踢,有梯队能顶,有社区能养。 这不是打压高手,是把足球还给土地。 以前,一个城市想赢,就去挖职业队的边角料。 现在,你得自己种苗,自己育才。 一个孩子在小区踢球,十年后可能就是你队里的主力。 这才是足球该有的样子。 有人说,这太理想主义。 可当资本把比赛变成流水线,当球迷不再为热爱鼓掌,而只为“谁拿了钱”而愤怒时,总得有人按下暂停键。 苏超不是要淘汰职业球员,是要让职业球员,别再当主角。 主角,该是那些放学后奔向球场的孩子,是工厂下班后换球鞋的工人,是凌晨四点练球的外卖小哥。 他们没拿过年薪,但他们的脚,踩过最真实的草皮。 这场改革,不为炫技,只为找回——足球本来该有的样子。

0 阅读:63

猜你喜欢

清泉石上流走

清泉石上流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