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校新专业到培训热潮,低空经济正给年轻人提供百万级就业机会

数据读城 2025-10-14 10:04:22

从促进就业的角度来看,低空经济的发展前景,取决于该领域诞生的新职业能让多少年轻群体捧上新饭碗。随着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将突破万亿大关,与之相关的就业新生态正在形成。​ 新职业潮涌,低空赛道上的就业增量 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重构职业图谱,从空中作业到地面保障,一批新职业的诞生与推广,已开始形成规模化效应。其中,无人机操控员是最具代表性的新兴职业之一,民航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无人机执照持有量达24.73万本,较2023年增长了5.29万本,存在100万人左右的缺口。 更细分的职业需求持续涌现,并迅速嵌入到当地产业经济发展之中。比如,江苏南京的无人机应用场景规划师,专注于开发河道巡检无人机的智能识别功能,通过反复测试与优化野钓、野泳的识别模型,很好地行使了“智能巡检员”职责。在湖北秭归,200多名平均年龄30岁的“新农人”飞手,通过无人机吊运当地山区的脐橙,为果农解忧的同时,自身月均增收超万元,该业务模式在重庆、甘肃等地也开始流行。​ 为迎接下一步的热潮,亿航智能、御风未来等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领域的头部企业已开始布局运维人才的培养,其储备岗位瞄准2.5吨级飞行器的日常检测与系统维护,薪资较传统航空运维岗位高出30%以上。​ 低空就业,为何吸引年轻群体​ 低门槛、新技能、可跨界,这是低空经济对年轻就业群体的莫大吸引力。 2019年无人机驾驶员纳入国家职业大典后,跨行业转型案例不断涌现。有人通过短期培训成为植保无人机飞手,借助智能航线规划系统,实现“一键操作”完成农田喷施,旺季月收入超过8000元。无需担心被专业水平吓退,以现代农业无人机为例,其自动化程度,已降低了70%的操作难度,适应轻松上手操作。​ 目前,不少地方还对低空经济就业提供了相应的政策补贴。比如,福建南安对无人机驾驶员培训实施分级补贴,其中,多旋翼装调操控证书补贴为500元,超视距驾驶员执照补贴最高可达3900元。​ 职业教育增强低空经济领域人才供给​ 为填补低空经济相关人才的供需缺口,教育部新增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已先在北航、北理工等6所高校落地,其中,关于物流、应急救援等应用场景的跨学科人才培养、低空物流与空域管理领域的定向育才备受企业关注。 上述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已大多提前收到顺丰物流、亿航智能等头部企业的实习邀约,起薪普遍为8000-12000元。据悉,从无人机专业毕业生成长为集“飞手、交付员、教员”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受到业界热捧。 职业培训市场同样火热,截至2025年8月,全国正式的无人机培训机构已超过3600家,较之去年增长了近2000家。CAAC执照培训成为核心业务,在甘肃庆阳,大学生群体假期参与CAAC执照培训的比例,占同期学员总数的6成以上。对此,业界的头部机构,如广州黄埔飞校等开始实施10倍教员扩招计划。另一个人力需求极大的农用无人机培训,吉林等地推行的“1500元学费+生产商直训”模式已全面铺开,2024年全国累计培训农用飞手超7万人次,今年的该项数据还在稳步提升。 随着培训体系的完善与相关行业标准的统一,预计到2035年,低空经济相关从业人员将突破千万,成为吸纳就业的核心增长极。

0 阅读:0
数据读城

数据读城

城市、产业发展数据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