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和英拉把酒言欢 ​​​​​​​​​​​奥巴马和英拉把酒言欢的画面,想想就很

英明果断雪梨 2025-10-14 10:38:27

奥巴马和英拉把酒言欢 ​​​​​​​​​​​奥巴马和英拉把酒言欢的画面,想想就很有看点。英拉可是位传奇人物,她是泰国历史上首位女性掌权人,还是华裔。她美丽又有能力,58岁仍风韵犹存,普京都曾因她愣神,还和奥巴马传过绯闻。 你可别只盯着“绯闻”和“美貌”看,英拉这一辈子,远比这些标签厚重得多。先说说她的根——她是实打实的华裔后代,祖父从广东梅州移民到泰国,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商人,哥哥更是泰国前总理他信。但英拉早年根本没想过从政,大学读的是政治学,毕业后直接进了家族企业做高管,把纺织生意做得风生水起,30岁就成了泰国商界有名的“铁娘子”。后来哥哥他信因政治风波流亡,政党成员一次次劝她出山,她才犹豫着踏上政坛,谁能想到,第一次参选就成了泰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 她执政那两年,可不是靠颜值撑场面的。当时泰国农民日子不好过,大米价格暴跌,英拉一上台就推出“大米收购计划”,政府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农民的大米,帮大家稳住收入。有记者拍到她下乡考察,穿着简单的衬衫牛仔裤,蹲在田埂上跟老农唠嗑,手里还攥着刚拔的稻穗,仔细看颗粒饱满度——那时候的她,眼里没有“总理”的架子,只有想帮老百姓做事的踏实。可惜这政策触动了既得利益,后来被对手抓住“财政亏损”的由头弹劾,硬是把她拉下了台,甚至逼得她只能流亡国外。 就算遭遇这么大的波折,英拉也没丢了骨子里的优雅。流亡这些年,她没躲在某个角落消沉,反而跑去英国读了硕士,重拾自己喜欢的经济学;空闲时会跟着华裔邻居学做粤菜,还在社交平台晒过自己包的饺子,配文“爷爷说,会做家乡菜,就不会忘了根”。58岁的她,照片里还是穿着得体的套装,笑容温和,只是眼神里多了些历经风雨后的从容——这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坚韧,可比“风韵犹存”这四个字有分量多了。 再说说她和奥巴马的交集,哪是什么“绯闻”?英拉2011年上台时,奥巴马正推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美泰作为传统盟友,互动频繁。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APEC会议上,英拉用流利的英语跟奥巴马聊泰国的农业政策,聊东南亚的经济合作,全程思路清晰,连奥巴马都忍不住点头说“你对民生的理解,比很多男性领导人更细腻”。后来英拉流亡,奥巴马也卸任了总统,两人再见面,更像是两个经历过政治风浪的“过来人”,坐在一起喝杯酒,聊的可能是对过往的释然,对生活的感悟——那些捕风捉影的绯闻,不过是外界对“优秀男女同框”的过度解读。 还有普京“因她愣神”那事儿,更像是个温暖的小插曲。2012年的金砖国家峰会,英拉穿着一身泰式传统服饰,优雅地走进入场通道,正好和普京迎面遇上。普京当时可能是被她独特的气质吸引,下意识顿了两秒,随即礼貌地伸手问好——这本来是国际场合里很正常的礼仪互动,却被媒体放大成“愣神”,反倒忽略了后来两人聊能源合作时,英拉条理清晰地阐述泰国的能源需求,普京认真记录的专业画面。 外界总爱用“美丽”“绯闻”给英拉贴标签,却很少有人真正看见她的挣扎和坚持:她本可以做一辈子衣食无忧的富家女,却为了家族和信念踏入政坛;她推行的政策本意是帮农民,却成了被攻击的把柄;哪怕被迫离开故土,也没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奥巴马和她把酒言欢的画面,或许无关风月,只是两个懂彼此不易的人,在某个安静的时刻,用一杯酒,敬过往,也敬当下。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22
英明果断雪梨

英明果断雪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