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文网10月13日晚写道:荷兰政府周日表示,已作出极为特殊的决定,对中国拥

文史资鉴堂 2025-10-14 11:04:26

BBC中文网10月13日晚写道:荷兰政府周日表示,已作出极为特殊的决定,对中国拥有的晶片制造商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进行干预。   荷兰这回算是把“双标”玩明白了,公然拿“经济安全”当幌子,对中资企业下手了。这话听着挺唬人,但明眼人一琢磨就知道,这里头根本不是什么真安全问题,更像是场披着法律外衣的针对性打压。   要说清楚这事儿的来龙去脉,得先聊聊安世半导体到底是个什么来头。这可不是家普通的小公司,是全球数一数二的分立与功率芯片IDM龙头,手里攥着近1.6万种产品料号,汽车、工业、能源这些关键行业都得用它的成熟制程芯片,缺了它产业链都得卡壳。   2019年闻泰科技把它收购过来之后,这几年运营得顺风顺水,不仅2022年营收冲到了23.6亿欧元的峰值,毛利率还从2020年的25%飙到了42.4%,到2024年10月更是还清了所有债务,实现了零负债运行,妥妥的优质资产。   安世在欧洲根基挺深,荷兰、德国、英国都有它的研发和制造中心,光当地员工就雇了好几千。就拿荷兰来说,过去五年安世光企业所得税就交了1.3亿欧元,这还没算上带动的上下游就业和产业链价值。   更别说这几年研发投入涨了150%,全球专利多了近千项,明明是给荷兰科技和经济添砖加瓦的角色,怎么突然就成了“安全风险”?   荷兰政府从头到尾也没说清楚,到底哪项运营、哪项技术威胁到安全了,这不就是典型的莫须有嘛。 更离谱的是荷兰政府的操作,简直是步步紧逼。   早在9月30号,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就偷偷下了部长令,要求安世及其全球30个分支机构,不管是资产、知识产权还是人员,一概不许调整,这禁令一卡就是一年。   紧接着10月1号,安世几个外籍高管突然跳出来,绕开中方股东直接向荷兰法院申请紧急措施,法院居然没开庭就立马生效,把闻泰委派的执行董事张学政给停职了,还把香港裕成控股持有的股份,除了象征性留一股,全交给第三方托管。   到了10月7号,法院干脆给这波操作“盖了章”,不仅延续了停职决定,还指派了个独立外籍董事来掌权,等于直接剥夺了中方的控制权。 这波操作连国际媒体都看不下去了。   BBC自己都在报道里暗示,这事儿跟美国9月收紧对华限制脱不了干系。想想也不奇怪,这些年美国一直在给荷兰施压,逼着它管制芯片技术,ASML连中端光刻机都没法对华出口了,现在干脆把主意打到中资控股的欧洲芯片企业头上。   《金融时报》直接点破,说荷兰这是在加剧西方和中国的高科技摩擦,彭博社也警告,这事儿会把中欧关系搞得更僵。   不少行业人士说得更直白,这根本就是21世纪的海盗劫掠,眼看中资把企业经营好了,就用“安全”当借口抢过来,哪儿还有点市场经济的规矩?   面对这波横抢,闻泰科技倒是没软,很快就发了声明,说自己从收购那天起就恪守当地法律,运营透明得很,荷兰这是明显的歧视待遇,强烈抗议之余已经找了国际律师团队准备维权,还在跟客户、供应商沟通稳住局面,同时也在找中国政府帮忙。   中国外交部13号也表了态,说坚决反对把国家安全泛化、搞歧视性做法,还特意提了《反外国制裁法》,意思很明确,别以为中方好欺负,维护企业权益的决心硬得很。   其实稍微捋捋时间线就清楚,荷兰这步棋走得既不光彩也不聪明。安世在中方手里五年,没出过一次安全纰漏,反而贡献越来越大,怎么美国一施压,就突然成了“风险”?   这就是被美国绑上了对抗中国的战车,牺牲自己的利益帮别人打压对手。要知道,中国连续好几个季度都是ASML最大的市场。   一季度销售额占比快到一半了,荷兰这么折腾,只会让国际投资者觉得欧洲市场不靠谱——今天能随便抢中资的企业,明天说不定就轮到其他国家的公司了。   现在安世的日常经营还在维持,但决策链条被打断,资源调配也受影响,长期下去肯定得受拖累。   不过最让人担心的是这股风气,从美国动辄制裁中企,到荷兰搞劫掠式干预,某些西方国家现在是打不过就耍流氓,正常市场竞争赢不了,就用政治手段抢。   这事儿往大了说,是在破坏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稳定,毕竟安世的芯片供着一堆欧洲企业,真把这家公司搞乱了,欧洲自己的汽车、工业行业也得跟着遭殃。   至于荷兰嘴里的经济安全,更像是个自欺欺人的幌子。要是真担心安全,当初闻泰收购的时候怎么不拦着?现在企业被盘活了、赚钱了,倒想起“风险”了?   这就是霸权思维在作祟,见不得中国企业在高科技领域站稳脚跟。但话说回来,中方也不是软柿子,反制工具现成的,国际舆论也站在公道这边,荷兰真要一条道走到黑,最后恐怕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既得罪了中国,又坑了自己的产业链,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0 阅读:1
文史资鉴堂

文史资鉴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