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费72小时大反转,中国反制让美连夜改规则。 特朗普政府本来想得挺美,10 月 14 日这一天,就要给中国航运业来个 “下马威”。 计划里写得明明白白,凡是中国建造、运营或者拥有的船舶,连带着部分外国汽车运输船,都得额外交一笔 “港口服务费”,一开始就收每吨 50 美元,说是三年里要涨到 140 美元。 这哪是收点费用,分明是冲着卡脖子来的,眼睛盯着的就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和液化天然气贸易,想靠抬升运输成本把这些产业的势头压下去。 没等他们把政策的红章盖热,中方这边的回应就来了,速度快得让人反应不过来。 10 月 10 日,交通运输部直接挂出公告,同样定在 10 月 14 日生效,对着美国籍船舶按航次收港口费,每吨 400 元人民币,换算过来差不多 56 美元。 别小看这数字,一艘 10 万吨级的油轮靠一次港,就得多掏 560 万美元,要是 20 万吨的大家伙,费用直接翻倍到 1120 万美元。航运圈里的人一算就明白,这钱足够把中小航运企业半年的利润全吞了,根本扛不住。 中方反制公告刚挂出来,美国那边就坐不住了,前后没超过 72 小时,贸易代表办公室就急急忙忙改了规则,那让步的幅度连外媒都说是 “近期少见”。 原来喊得震天响的费率直接砍了大半,从最初吹风的 150 美元降到 46 美元,降幅快到 70%。 更明显的是加了条 “豁免条款”,特意把长期租船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摘了出去,不用交这笔钱。这哪是修改政策,分明是找台阶下,生怕真把矛盾闹大。 美国会这么快服软,说白了还是算不过经济账。真按原计划收高额费用,先疼的是自己人。美国那些中小航运企业得知消息时,已经开始算破产账了。 本来航运业利润就薄,一趟下来刨去油费、人工没剩多少,再额外加每吨 50 美元的费用,跑一趟跨洋航线可能得倒贴钱。 几家美国本土的汽车运输船公司直接给白宫发了函,说真执行了,他们就得停掉一半的航线,到时候美国市场上的进口汽车得涨价三成以上,消费者肯定不答应。 更关键的是液化天然气贸易。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而中国恰恰是最大的进口国,两边的生意绑得紧着呢。美国去年对华液化天然气出口占了其总出口量的五分之一,这些运输全靠专门的 LNG 运输船。 要是这些船被加了费用,美国能源商要么自己消化成本,要么就得涨价卖给中国,可中国的进口选项不止美国一家,转头就能找卡塔尔、澳大利亚拿货。 美国能源商比谁都清楚,丢了中国这个大客户,再想找这么稳定的买家可不容易,所以他们的游说团队几乎是连夜就去了国会。 这些压力堆到一起,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根本扛不住。一边是政府的政治诉求,想在选民面前摆出强硬姿态;一边是国内产业的实际困境,真落地就是自毁长城。 权衡来权衡去,只能选择改口,把费率砍下来,再豁免关键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既保住了面子,又没让自家产业真受伤。 中方这边倒是稳得很,公告发出去后就没再出声,安安静静等着美国反应。这种不骄不躁的态度,反而让美国更没底。 其实从一开始,中方就没打算跟美国硬耗,只是要明确一个态度:任何针对中国的贸易限制,都必然会遭到对等回应。你想给我添堵,就得做好自己也堵车的准备。 这场 72 小时的博弈,也让国际社会看明白了中美经贸的真实状态。不是谁压制谁,而是相互依存。 美国总想用霸权打破这种平衡,可每次都得在现实利益面前低头。就像这次港口费,喊得再凶,最后还是得按经济规律办事。 那些看热闹的外媒也说得直接,美国这次的政策反转,是对中美相互依存关系的被迫认可。再想靠单方面设置壁垒占便宜,根本行不通。 美国可能还没完全适应这种变化,总想着回到以前那种说一不二的日子。可时代早就变了,全球化把各国的利益绑在了一起,谁也没法独善其身。 这次港口费的反转只是个小例子,以后类似的情况只会越来越多。美国要是还抱着对抗思维不放,只会一次次上演这种 “刚喊出口就改口” 的闹剧,最后丢的还是自己的信誉。 说到底,这场港口费的反转闹剧,本质上是单边主义碰了壁。美国总以为靠霸权就能让别人让步,却忘了现在的世界早不是谁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利益绑定的时代,对抗只会两败俱伤,唯有相互尊重才能走得远。 美国这次算是又上了一课,就是不知道这课能不能真的记在心里。要是下次还想玩这种 “加费施压” 的把戏,估计还是得落个连夜改规则的下场。 参考资料:第一财经 《美USTR计划对部分起重机征收100%关税,对龙门起重机等征收最高150%额外关税》
稀土只是前戏,美国学者:中方还有一张王牌没打,特朗普无能为力一场新的中美贸易
【2评论】【7点赞】
mine
库什纳、特朗普又蠢又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