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日经新闻网周六称,中国近期出台史上最严稀土新规,其根源在于美国9月

万事浮华 2025-10-14 13:48:13

10月12日,日经新闻网周六称,中国近期出台史上最严稀土新规,其根源在于美国9月底强化的实体清单50%规则,连坐制实体清单被彻底激怒。美国将黑名单企业及其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和关联企业全部封锁,波及中国数千家企业,半导体和AI行业出口订单骤降,中国采取史上最严稀土新规作为反制。   更让人窝火的是,美国还特意设了60天缓冲期,但这缓冲期只给自家本土企业和盟友用,压根没给中方任何协商的机会。 先说说美国干的这档子缺德事,以前他们搞实体清单,顶多是制裁几家明确的企业,这回直接玩起了“连坐”,只要哪家中国企业被列进黑名单,它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孙公司,甚至关联企业全得被封锁。 风控机构算了笔账,这么一搞,受影响的中国企业可能从原来的三千多家飙到上万家,首当其冲的就是半导体和AI行业。 有家做GPU的中国公司,本来订单都排到明年二季度了,结果十月一号之后,台积电和三星全停了他们的生产,就因为要重新核查股权结构,几千万的投入直接打水漂。 更让人窝火的是,美国还设了60天的缓冲期,可这期限只给自家企业和盟友,让他们赶紧找替代方案,压根没给中国任何商量的余地,北京多次想对话,华盛顿就甩一句“找技术部门去”,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 美国大概以为这招能把中国高科技行业卡死,可他们忘了,中国手里握着稀土这张王牌,而且是他们离不开的命门。你看中国这次的稀土新规,那真是刀刀扎在要害上。 10月9号一天,商务部就发了好几道公告,不光管稀土原材料,连境外用中国稀土做的产品都管——只要里面中国成分占比达到0.1%以上,不管在哪生产的,出口都得拿中国的许可证。 更狠的是技术管制,稀土开采、冶炼、磁材制造的技术,连生产线的调试、维修手册都算在内,没许可一律不准出口。这就等于说,以前有些国家想拿中国的稀土加工一下再卖给美国绕开限制,现在门儿都没有了。 可能有人不懂,稀土这东西真有这么重要?我跟你说,美国的军工和高科技产业离了中国稀土根本玩不转。 就拿他们最先进的F-35战斗机来说,一架就得用掉420公斤稀土,缺了这东西,雷达转不动,发动机也没法正常工作;宙斯盾战列舰更夸张,一艘要2300公斤,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也得2000公斤。 而且他们最需要的重稀土,比如镝、铽这些,97%都得从中国进口,自己本土压根产不出来。 美国不是不想自己搞,他们唯一的稀土矿MPMaterials,采出来的矿石还得运到中国加工,再花钱买回去。 想建自己的产业链?专家说了,至少要十到二十年,得花2500亿美元,还得跨过环保法规和成本的坎,短期内根本不现实。 中国这次的新规就是精准打击,明确说了,向境外军事用户出口稀土,原则上一律不许可;要是用于生产14纳米以下的芯片、256层以上的存储芯片,或者研发有军事用途的人工智能,都得一案一审,批不批看实际情况。 商务部有人打了个比方,以后美国的F-35雷达、福特级航母电机,只要含中国稀土,都得先交申请表,这等于直接掐住了他们军工生产的脖子。 要是审批放慢点,美国半导体、军工这些行业明年成本得涨290亿美元,GDP都得被拉低0.3个百分点。 果不其然,美国五角大楼先慌了,洛克希德・马丁、雷神那些军工巨头连夜给国会写信,说手里的稀土库存只够14个月,替代供应链最快2027年才能投产,急着要国会把“豁免中国稀土”写进明年的国防法案。 这就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当初搞制裁的时候咋不想想后果?他们总以为自己能掌控一切,一边用《国防生产法》砸钱搞本土稀土,一边拉着盟友建供应链,甚至还琢磨用海藻提稀土,可这些全是纸上谈兵。海藻技术还在实验室里,澳洲的稀土分离厂也离不开中国技术,根本顶不上用。 有人可能会问,中国这么做会不会影响全球产业链?其实中国早把话说清楚了,新规设了合理的过渡期,只要不涉及军事敏感领域,符合规定的都会给许可,紧急救灾、医疗这些还能豁免。 反观美国,才是真的不顾全球经济,想怎么制裁就怎么制裁,连自己的盟友都有意见。日本现在急着搞稀土回收,欧盟砸钱研发精炼技术,可谁都知道,中国的稀土产业链又全又规范,短期内根本没人能替代。 说到底,这事儿的根子就在美国的霸权思维,总觉得能靠技术封锁压制别人,却忘了供应链是相互依存的。 中国从来不想主动挑事,但也绝不怕事,稀土新规就是明确表态:你敢破坏规则,我就有能力让你付出代价。 美国要是还不清醒,继续搞这种单边制裁,最后受伤的只会是他们自己的企业和经济。看看现在,他们的军工企业订单拖期、成本暴涨,农民还盼着中国买大豆,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根本撑不了多久。 美国要是真懂这个,就不该先搞出“连坐制”这种霸道规矩,更不该搞双重标准的缓冲期,现在中国亮出稀土这张牌,就是让他们好好想想,到底是合作共赢还是两败俱伤。

0 阅读:35

猜你喜欢

万事浮华

万事浮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