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叔叔退休后闲不住,爱跟着低价旅游团出去玩,有时候200块钱能玩5天,包吃包住。他有个原则:导游让干啥都应着,管饭就吃,管酒就喝,但买东西的事儿门儿都没有。 这种“零负团费”的操作手法其实挺常见的。旅行社用超低价吸引老年人参团,成本全摊在购物回扣上。叔叔这趟去的南方山区,估计就是瞄准了老年人对健康特产的需求。野生蜂蜜、山草药茶听着养生,价格能翻好几倍。 上个月云南就有类似事件被曝光。一个旅游团强制游客购买翡翠,不买就不让上车。视频里老人蹲在店门口发呆。最后旅行社被罚了三十万。但这种事根本罚不完。 叔叔装病拒绝购物的做法挺机智的。现在导游都经过培训,软硬兼施的话术一套套的。直接硬刚容易起冲突,说自己胃不好既给了台阶下,又守住钱包。比那些明明不想买却抹不开面子的大妈强多了。 民俗村卖围巾那段更典型。很多所谓手工制品其实是义乌批发的,标签一换价格翻倍。叔叔虚构女儿开纺织厂的经历,直接戳破这个泡沫。既避免纠缠,又暗示对方别忽悠人。 最近文旅部刚发新规,要求购物点必须明确标识且停留不超过90分钟。但山区旅游监管松,估计叔叔去的那些店连营业执照都未必齐全。回程时导游说提成悬了,侧面证明这团购物业绩确实惨淡。 凉水洗澡那段有点心酸。老年人不是不能吃苦,是讨厌被当冤大头。同屋老头猜他当过兵,其实反映出现代人对吃苦精神的陌生。现在年轻人住酒店差评多数因为WiFi信号弱。 司机和导游的对话暴露行业困境。旅行社把经营压力转嫁给导游,逼着他们当销售。最后叔叔递烟的动作挺暖,既有理解又不失立场。比单纯骂黑心导游更有温度。 这种低价游存在即合理。空巢老人多的社区,这类团永远有市场。他们真不缺那几百块,缺的是有人陪着说话的机会。购物点就当免费空调房休息,还省了家里电费。 下次报150元海边团要当心。海边购物点更坑,珍珠珊瑚这类水产饰品真假难辨。建议叔叔提前查好当地投诉电话,遇到强卖直接取证。 说到底,老年人消费权益保护还得靠制度。光靠个人斗智斗勇太累。要是社区能组织正规的平价旅游团,谁愿意去受这个罪。 (网友评论截图) “这大爷比我还会过日子” “希望我老了也这么硬气” “其实导游和老人都是受害者”
前几天刷到个新闻,心都凉了半截。台湾一个游客团在韩国旅游,导游要求大家必须在指定
【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