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13日发表韩咏红的评论称:“有分析人士比喻,美国对中国的打压

念薇评娱乐八卦 2025-10-14 16:54:14

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13日发表韩咏红的评论称:“有分析人士比喻,美国对中国的打压像洒胡椒面式,从2018年对中兴科技采取科技制裁,到打压华为,到不断增加实体清单,是大范围内一点一点打压。而中国这次猛烈回击,是一次将力度拉到前所未有的高值,从军用到民用稀土都全面管制,力度超出意料。”   美国那套胡椒面战术,其实藏着小心思。从半导体到人工智能,从 5G 到量子计算,每次制裁都往中国产业升级的要害上怼。   就说 2024 年吧,美国商务部又把长江存储、长鑫存储加进了实体清单。理由扯的是 “可能用在军事上”,结果这两家企业本来计划进口光刻机的事儿,直接黄了。   这种温水煮青蛙的套路,让中国企业在技术更新的时候,总是顾此失彼。   但中国这次反制,直接把游戏规则改了。10 月 9 号的新规不光扩大了稀土管制的范围,还头一回把半导体制造设备也管了起来。   只要是用中国稀土技术造的 14 纳米以下逻辑芯片、256 层以上存储芯片,想出口就得先跟中国申请许可。   更绝的是,中国把管制的手伸到了国外:就算是美国企业在马来西亚的工厂造的磁体,只要里面有中国稀土,也得乖乖跟北京报备。   这招一下戳中了美国的软肋 —— 全球 90% 的稀土精炼产能都在中国手里,美国的 F-35 战斗机发动机、特斯拉的永磁电机,离了中国稀土根本造不出来。   这场稀土博弈背后,还藏着一场能源暗战,主角是氦气。氦气这东西,既能当芯片光刻机的冷却剂,又能用来测试火箭发动机,以前一直是美国牵制中国的王牌。   到 2022 年的时候,中国 95% 的氦气还得靠进口,这里面 70% 都来自美国。   但从 2020 年起,中国就在新疆、内蒙古这些地方搞 “氦气自主” 计划。   靠着中石化、中石油在天然气田的联动开采,到 2023 年底,氦气年产量突破 80 万立方米,直接从 “几乎没产量” 冲到了 “占全球 5%”。   更关键的是,中国科学院搞出了 “氦气提取与纯化” 技术,把美国的垄断给破了。没了氦气这个后顾之忧,中国在稀土战场上才算彻底放开了手脚。   美国的技术封锁,反而逼着中国实现了反向超车。比如高性能钕铁硼磁体的技术,美国之前一直攥着不放。   可中国北方稀土集团搞出了 “晶界扩散” 工艺,把国产磁体的耐温性提了 30%,现在歼 - 20 的矢量发动机上用的就是这个。   这一下让美国军工企业急坏了 ——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 F-47 六代机项目,就因为拿不到中国稀土磁体,已经推迟两年了。   中国这记王炸扔出去,全球供应链立马跟着震动。美国国防部急了,赶紧启动了 10 亿美元的采购计划,想囤点钴、锑、钪这些关键矿产。可尴尬的是,这些订单的量比美国一年能产的还多,市场根本接不住。   澳大利亚想趁这时候分杯羹,说要投 12 亿澳元建稀土战略储备。结果立马被泼了冷水:他们的稀土精炼厂最早 2026 年才能开工,而中国现在已经握了全球 80% 的磁材加工技术。   更讽刺的是美国 MP Materials 公司,他们重启了芒廷帕斯稀土矿,可 80% 的稀土精矿还得运到中国加工 —— 因为美国本土连一台高精度萃取机都造不出来。   欧盟的反应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慌乱。德国 VAC 公司赶紧说自己搞出了不含重稀土的钕铁硼合金,可这新材料的磁能积比中国的低 15%,高端电机根本用不了。   最有意思的是日本,一边嘴硬说 “已经实现稀土供应链多元化”,一边偷偷加量从中国买稀土。2025 年第三季度,日本从中国买的稀土氧化物比去年同期多了 23%,直接创了历史新高。   面对中国的反制,美国政客的反应基本是无能狂怒。   特朗普 10 月 10 号开内阁会的时候说 “美国完全能扛住稀土危机”,结果转头就被媒体扒了底:2024 年他签的《关键矿产安全法案》本来拨了 50 亿美元,可实际到账的还不到 10%,美国本土的稀土项目根本推进不动。   其实美国的稀土困局早有苗头。2017 年重启的芒廷帕斯稀土矿,虽说拿了美国国防部 4 亿美元投资,可因为环保和技术卡壳,到现在也只能产低纯度的轻稀土,军工急需的重稀土还得靠进口。   更讽刺的是 2025 年 8 月,美国能源部又说要拨 3000 万美元,研究怎么从煤矿废料里提稀土。可这技术现在还在实验室里折腾呢,中国这边的稀土回收率早就超 95% 了。   这场稀土较量根本上是两种经济模式在较劲。美国想靠技术霸权占着全球产业链的顶端,中国却用 “资源 + 技术 + 产业链” 的组合拳破了它的垄断。   等中国把稀土管制、氦气自主、半导体国产化这几件事串起来,这场较量的天平就开始往中国这边偏了。

0 阅读:0
念薇评娱乐八卦

念薇评娱乐八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