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蒋介石让关麟征担任陆军总司令,关麟征很高兴,可等了半个月,任命书还没

混沌于浮云 2025-10-14 19:50:46

1949年,蒋介石让关麟征担任陆军总司令,关麟征很高兴,可等了半个月,任命书还没到,一问,才知道国防部竟把任命书弄丢了! 关麟征1905年生于陕西户县,原名志道,字雨东,早年受于右任推荐,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那时候军校刚创办,他和同学们一起接受严格训练,毕业后迅速投身国民党军队。从排长干起,他参与东征作战,膝盖中弹重伤,还好廖仲恺亲自关照,才保住腿没截肢。北伐时期,他升迁快,先后当过连长、营长、团长,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指挥52军在台儿庄战役中多次击败日军,部队被称作国民党军中表现突出的单位。他用兵稳准狠,还创建千里驹师当首任师长,凭借这些战功,成为黄埔毕业生里第一个集团军总司令,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一职让他声名大噪。 抗日胜利后,关麟征的日子没那么顺了,主要因为跟陈诚有矛盾。两人本是黄埔同窗,陈诚当过教官,但矛盾从54军军长空缺开始。黄维调走后,关麟征让张耀明去接管,可陈诚觉得没打招呼,就派自己人上,认为关麟征抢权。从那起,两人梁子结下,越积越深。陈诚后来当军政部长,就开始压制关麟征。蒋介石本来想派关麟征去东北,当保安司令长官,行辕主任熊式辉下面干活。陈诚听说后,跑去跟蒋介石说关麟征倔强,熊式辉压不住,建议换人。蒋介石听了觉得有理,就改派杜聿明去。杜聿明到东北,蒋介石还调7个军给他,占领长春后亲自飞去颁奖章。关麟征以前当25师师长时,杜聿明是他副手,现在杜超了他,关麟征不满,但也没办法,只能怀疑陈诚在使绊子。 1946年7月,关麟征调到黄埔军校当教育长。一年后,蒋介石卸掉所有军校校长职务,他顺势接任,成为黄埔第二任校长,也是第一个黄埔学员当校长。这位置看似风光,但国民党内斗没停。1949年2月,蒋介石下野,李宗仁当代总统。李宗仁记得台儿庄时关麟征的表现,觉得他是人才,就想让他换掉顾祝同,当参谋总长。陈诚知道后,又去溪口找蒋介石,说顾祝同没人能替,包括关麟征。蒋介石同意,为稳住关麟征,就口头让他改当陆军总司令。关麟征没意见,还挺满意,回去摆宴庆祝。可等了半个月,任命书没影。他觉得不对劲,去问顾祝同。顾祝同支吾半天,说国防部把任命书丢了,所以没法上任。关麟征一听就知道是借口,重要文件哪那么容易丢,丢了也能补办。他明白蒋介石变卦了,这事让他失望。 渡江战役后,陈诚当台湾省主席,建议把黄埔军校迁台湾。关麟征还是校长,听说后气愤,认为陈诚想插手军校,把他架空。他不愿执行,说迁校就先撤他职。蒋介石坚持迁,关麟征就辞职,推荐张耀明接任。蒋介石又改主意,让他当陆军总司令。可关麟征经过这些折腾,对蒋介石和国民党彻底失望。上任没多久,他就辞职去香港定居。关麟征在香港过隐居生活,不掺和政治,种地教书,直到1975年蒋介石病逝,他才去台湾吊唁。 关麟征的经历反映国民党高层派系斗争的乱象。他从黄埔起步,抗日立功,本该大展拳脚,却因陈诚等内耗被压制。任命书丢失这事,更像国民党官僚作风的闹剧,暴露了决策随意。关麟征性格直爽,陕西冷娃作风,让他不愿屈就,最终选择香港隐居。这段历史提醒人,战争不止外敌,内部倾轧往往更致命。关麟征1980年在香港病逝,留下黄埔传奇。 国民党军中,黄埔系是核心,关麟征作为一期生,代表那一代军人的坎坷。陈诚的压制不是孤例,国民党多派系,蒋介石平衡术玩得溜,但也酿成败局。关麟征没去台湾,选择香港,或许是看透了这些。历史书上,他是抗日名将,但真实故事里,更多是无奈。 关麟征和陈诚的矛盾,从北伐就埋下种子。关麟征说过陈诚不比别人高明,甚至坏,这话传开,两人关系彻底僵。国民党失败,内耗是关键因素,关麟征的遭遇就是缩影。关麟征去香港后,生活低调,不见国民党旧人。蒋介石去世,他去吊唁,算是对老上司的最后敬意。黄埔校友黄杰等人迎接,场面感人,但也标志一个时代结束。 国民党在大陆败退,关麟征辞职及时。他分析蒋介石失败已定,选择避开风头。香港定居30年,他没后悔,过得自在。关麟征的军事才能没发挥尽兴,国民党体制问题大。任命书丢这种事,表面荒唐,实际是权力斗争的幌子。历史看,国民党输在内部不和。

0 阅读:1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