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收到了抗日烈士谢晋元的妻子的信,信上要求政府一定要把吴淞路466号的房产赠予她,因为她和尚存的67名孤军,已经吃不上饭了。陈毅了解原委后,无法坐视不理,下达指示:“谢晋元参加抗日,为国捐躯,其遗属应致照顾,吴淞路466号房屋一栋及墓地一段,悉仍拨归凌维诚居住使用,一般费用酌予减免。” 谢晋元出生在1905年的广东蕉岭县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做小商贩,母亲来自渔家。他小时候在当地小学和中学念书,毕业后考上黄埔军校第四期,接受严格军事训练。军校出来后,他从排长干起,一步步升到连长、营长、团长。1934年,他还去庐山军官训练团进修,提升了指挥能力。说起来,他那时候就展现出对国家的忠诚,参加过多次战斗。 凌维诚1907年出生在上海徐家汇一个商人家庭,有两个姐妹,她是老二。1924年从务本女中毕业,接着考进上海东南体育专科学校音乐专业,1927年拿到证书。她会弹奏乐器和唱歌,生活独立。1928年,她在汉口一场婚礼上遇到谢晋元,两人当伴郎伴娘,很快就相恋了。1929年,他们在汉口大华饭店办了婚礼,开始共同生活。 结婚后,谢晋元因为军务忙,常年在外打仗,凌维诚跟着他到处跑。他们生了两个女儿和两个儿子。1936年,上海局势乱起来,谢晋元把妻子和孩子送到广东蕉岭老家避难。凌维诚在那边操持家务,学做农活,照顾老人和小孩,日子过得挺苦,但她适应下来了。 1937年淞沪抗战打响,谢晋元带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一营守四行仓库,四天四夜顶住日军进攻,掩护主力撤退。部队退到租界后,被隔离在孤军营。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在租界被四个士兵刺杀,当时才36岁。刺杀者是汪伪收买的叛徒,事件震惊全国。 抗战赢了后,凌维诚带四个孩子回上海。国民政府给的抚恤金少得可怜,不够养家。她还管孤军营士兵的安置,这些人战后散落街头,她把他们聚拢,组织生产自救。吴淞路466号那栋楼就是他们落脚的地方,本来是孤军营旧址。 1949年上海解放,凌维诚的生活更难了。她写信给市长陈毅,信里说吴淞路466号房屋是谢晋元遗属和士兵的安置地,现在她和67名士兵吃不上饭,要求政府把房产给她。信件列出士兵名单,强调他们是抗日老兵,日子过不下去。 陈毅收到信后,查了档案,确认谢晋元在淞沪会战中的贡献和牺牲。他知道谢晋元率部守四行仓库,给日军重创,还鼓舞全国士气。陈毅觉得抗日英雄的家属得照顾,就叫助手起草指示。指示说谢晋元为国捐躯,遗属应得帮助。 10月24日,市政府发文件,编号秘四字第589号,同意吴淞路466号一栋房屋和墓地一段继续给凌维诚用,还减免费用。房屋是三层楼,墓地是谢晋元安葬的地方,在胶州路周边。这决定直接帮凌维诚和士兵解决了住的问题。 凌维诚拿到文件后,通知士兵来住。他们在楼里安排房间,开始做些小生意,如织毛巾卖肥皂,维持生计。政府这步棋,让这些抗日老兵有了落脚点,不再流浪街头。 新中国成立后,凌维诚一家得到政府支持,生活稳下来。四个孩子上学,她继续帮孤军营士兵,提供援助。她调到附近托儿所当副所长兼保育员,每天上班管孩子,收入稳定了。 她一直记挂那些士兵,更新他们的名单和情况。子女长大后,也了解父亲的事迹。凌维诚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抗日历史的重要性。 1991年1月6日,凌维诚在上海新华医院去世,享年84岁。去世前,她把一本泛黄日记给子女,日记记着四行仓库战友名单。她要子女记住这些人是英雄,跟谢晋元一样为国贡献。
最近《沉默的荣誉》热播,让吴石将军的故事火了。可很少有人知道,和他一样藏在国民党
【11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