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鹏成功踩中了每个事物的下降节点。 地产不行了,他搞云南丽江雪山小镇。 电商崛起冲击实体,他却开起了火锅店,还放话两年超过海底捞。 白酒市场竞争白热化,他却推出拎壶冲白酒,还要对标茅台。 电动车市场被头部垄断,他却一头杀进去,陷入困境。 和朋友创立婚恋交友平台,好不容对了一回,却拒绝资本收购,错过良机,最终倒闭。 看到李亚鹏这些年折腾的经历,很多人会忍不住摇头苦笑。这位曾经饰演令狐冲、郭靖的演员,在现实生活中仿佛演了一出“商业反方向操作指南”——哪个行业开始走下坡路,他就一头扎进去。 他的故事不像励志传奇,反而像一部带着荒诞色彩的纪实片,让人既唏嘘又忍不住思考:为什么总有人能在时代浪潮里精准地选择逆流而上? 李亚鹏的商业梦起点其实不低。1998年,互联网刚在国内兴起,他就创办了婚恋交友平台“喜宴”,线下线上结合搞婚庆服务,一度估值450万美元。 可惜,当投资人伸出收购橄榄枝时,他选择了拒绝,结果撞上互联网泡沫破裂,公司关门大吉。这种“差一点成功”的剧本,后来反复上演。 比如丽江雪山艺术小镇,项目理念听起来很美——结合艺术与商业,打造高端度假区。 他请来知名设计师,从四川运大树,从北京拉海棠,一车运费五千多,22栋别墅景观造价上千万。 但问题在于,丽江的游客是来短期度假的,不是来买每平米2.8万元别墅的。结果小镇很快沦为空置率超90%的“鬼城”,李亚鹏背上了4000万债务。 李亚鹏的失败,表面看是运气差,深层原因却是对商业规律的漠视。他总以为凭借个人名气和圈层资源就能创造需求,却忘了市场只认实实在在的性价比。 雪山小镇的客户是谁?他设想成“高净值艺术圈层”,但丽江真正的客群是中产度假者,几百万买一套使用率低的别墅,显然不现实。 同样的逻辑在白酒项目上重现——消费者买高端酒看的是品牌历史和文化积淀,而非明星代言。“拎壶冲”试图绑定“令狐冲”IP,但年轻消费者并不买账。 直播数据显示,他一场直播销售额仅5000多元。 更关键的是,他总在行业衰退期入场。文旅地产需要长期运营能力,他却指望短期回本;白酒市场增速放缓,他偏要推高价新品;火锅行业内卷严重,他以为复制“麻六记”的路径就能成功。 这种逆势操作,看似勇敢,实则是盲目自信。 他自称“商业能力90分”,但现实一次次打脸——公司连续6年亏损,债务滚雪球般扩大至4000万,还新增561万欠税。甚至被限制高消费,坐不了飞机高铁。 李亚鹏的故事之所以引发讨论,是因为它戳中了一个普遍现象:很多人总幻想用“情怀”和“光环”走捷径,却忽略商业最基本的逻辑——满足需求、控制成本、持续盈利。 他曾在采访中坦言:“我的情怀远大于我的能力”,这句话倒是清醒,但清醒之后行动依旧老样子。 直播带货、卖茶叶、卖白酒……他努力自救,但方向始终飘忽。妻子海哈金喜卖房支持他,网友调侃他是“商业黑洞”,这些压力之下,他依然坚持“不撞南墙不回头”。 今天的创业环境早已过了靠胆量就能赢的时代,专业化、精细化才是正道。 国家政策鼓励实体经济创新,但创新不等于蛮干。 比如丽江项目,若能依托本地文化开发平价民宿,或许不会惨淡收场;白酒创业若从小众特色切入,而非直接对标茅台,可能还有机会。 李亚鹏的案例值得每个人深思:追逐梦想没错,但得先看清路在哪。 如果总是用理想主义对抗经济规律,结果可能就是不断重复“踩点失误”的循环。 他的经历仿佛在提醒我们——商业世界不相信眼泪,只尊重规律。 参考资料:李亚鹏也来卖酒了 进军白酒赛道——中华网
李亚鹏成功踩中了每个事物的下降节点。 地产不行了,他搞云南丽江雪山小镇。 电商崛
周律鸣法
2025-10-15 10:51:33
0
阅读: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