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龙的九个儿子吗?或许你知道,但不一定知道它的儿子都是和谁生的。说出来你可能

桉闻通史 2025-10-15 12:07:25

你知道龙的九个儿子吗?或许你知道,但不一定知道它的儿子都是和谁生的。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咱们常挂在嘴边的“龙生九子”,其实没有一个是“纯种龙”——这九个龙子的妈妈,竟然全是不同的动物。   老大囚牛,是龙和黄牛生的,算是九子中最温顺的一个。它长着龙头蛇身,不爱打架也不耍威风,就爱琢磨音乐,耳朵灵得能分辨万物的声音。古人发现它总喜欢蹲在琴头上听人弹琴,干脆就把它的样子刻在琴头装饰。咱们现在看到的胡琴、古琴顶端,那只静静趴着的神兽,多半就是囚牛,难怪这些乐器奏出来的曲子总带着股灵气。   老二睚眦(yá zì),的脾气可就爆多了,它是龙和豺狼的后代,豺身龙首,天生好勇斗狠,还嗜血。“睚眦必报”这个词说的就是它,连被人瞪一眼都要报复回去。古人觉得它的凶劲能镇住邪气,就把它刻在刀环、刀柄和兵器的龙吞口上,让武器看起来更有威慑力。皇宫仪仗队的兵器上也常有它的身影,往那一站,威严劲儿立刻就上来了。   老三嘲风,是龙和鸟的孩子,长得像只带鳞的神兽,天生喜欢冒险,还爱登高望远。它这性格刚好派上用场——古代宫殿的殿角走兽里,领头的就是它。把它放在房檐上,既能装饰建筑,让宏伟的宫殿多几分灵动,又能起到辟邪安宅的作用,传说它能威慑妖魔、清除灾祸。而且不同等级的宫殿,殿角的走兽数量还不一样,等级越高数量越多,这背后藏着古人对等级和吉祥的讲究。   老四蒲牢,是龙和蛤蟆的后代,别看是龙子,却偏偏怕鲸鱼这种庞然大物。一被鲸鱼攻击,它就会吓得大声吼叫,声音能传很远。古人抓住它“爱叫”的特点,把它铸在洪钟的钟钮上,还把敲钟的木杵做成鲸鱼的样子。这样一来,敲钟的时候“鲸鱼”撞“蒲牢”,钟声就能响入云霄,传得又远又亮。现在去寺庙里看大钟,顶端那只盘曲的神兽就是蒲牢,难怪钟声总那么洪亮。   老五狻猊(suān ní),是龙和狮子的孩子,长得跟狮子差不多,性格却很反差——不爱动,就喜欢静坐,还特别爱闻烟火气。佛教传入中国后,人们发现它的样子和性格很适合寺庙氛围,就把它刻在佛座和香炉上。寺庙里的香炉一烧香,烟雾缭绕中,狻猊静静趴着的样子,倒真有种禅意。后来民间艺人又给它加了中国风的改造,让它看起来更接地气,连门口石狮子的项圈上都常有它的身影。   老六赑屃(bì xì),也叫霸下,是龙和乌龟的后代,长得像只大乌龟,却比乌龟多了一排牙齿,背甲的甲片数量和形状也不一样。它力大无穷,天生爱负重,上古时候还驮过三山五岳在江河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让它帮忙推山挖沟,立下了大功。治水成功后,大禹怕它再捣乱,就找了块刻满功绩的大石碑让它驮着,这下它再也没法到处撒野了。现在咱们在碑林、古迹里看到的“神龟驼碑”,其实都是赑屃,它也成了长寿和吉祥的象征。   老七狴犴(bì àn),是龙和老虎生的,长得像只威风凛凛的老虎,最特别的是它爱管闲事,还懂法理。传说它急公好义,能明辨是非,秉公断案,所以古人把它装在狱门的顶部,还让它趴在官衙大堂的两侧。衙门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也有它的形象,瞪着眼睛环顾四周,维护公堂的正气。有它在,不管是犯人还是打官司的人,都多了几分敬畏心。   老八负屃(fù xì),是九个儿子里最像龙的,因为它是龙和龙的后代。跟其他兄弟不一样,它不好斗也不爱负重,就喜欢斯文的东西,尤其痴迷石碑上的诗文和雕刻。它觉得这些文字和图案太珍贵了,甘愿化成文龙盘绕在石碑顶端,跟底座的赑屃配成一对。有了它的装饰,原本单调的石碑一下子就变得典雅起来,那些千古流传的碑文也仿佛更有灵气了。   老九螭吻(chī wěn),是龙和鱼的孩子,龙头鱼身,长得像没尾巴的四脚蛇,天生喜欢吞东西,还爱往险要的地方爬。更特别的是它属水性,能吞火、喷浪降雨,所以古人把它安在宫殿的屋脊两端。一方面它的样子能装饰屋顶,让建筑更气派;另一方面人们相信它能镇火辟邪,保护宫殿不遭火灾。有人说它的原型其实是深海大鲸,难怪水性这么好。   可能有人会问,为啥龙的儿子都不成龙?而且说法好像不止九个?其实在传统文化里,“九”是虚数,代表极多和至高无上,并不是说龙真的只生了九个儿子。除了这九个常见的,民间还有椒图、饕餮、蚣蝮这些说法,比如椒图像螺蚌,爱关门,就被刻在大门的铺首衔环上;饕餮贪吃,就出现在古代的食器上。   这些龙子虽然模样、性格千差万别,却都悄悄融入了咱们的生活——弹琴时能见到囚牛,敲钟时能想到蒲牢,逛古迹时能看到赑屃驼碑,逛寺庙时能遇见狻猊守香炉。古人创造出这些神话形象,其实是把对吉祥、平安、正义的期盼,都藏进了这些神兽里。说到底,龙生九子的传说,不仅是段有趣的神话,更是咱们传统文化里一份特别的“生活说明书”,藏着古人的智慧和浪漫。

0 阅读:78

猜你喜欢

桉闻通史

桉闻通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