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中国人养不起高速?8年亏空6万亿,美国高速免费却能盈利。美国的高速随便上,不收费,最后还能盈利,可中国的高速要收费,反而还亏欠,8年时间足足有6万亿的亏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中国高速 8 年累计亏空近 6 万亿,可美国九成高速随便上不收费,反而能维持盈利。这看似矛盾的现状,其实藏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运作逻辑。 先看中国这边的账本。2020 年全国收费公路收入 4868 亿元,平均每天进账 15 亿左右,这笔钱看着不少,却连支出的一半都不够。招商公路作为行业龙头,总市值接近 7000 亿,可财报里同样躺着不小的债务数字,这背后是中国高速绕不开的 “建路账本”。 从 1988 年 18.5 公里的沪嘉高速起步,到 2023 年底 18 万公里的路网规模,扩张速度背后是天文数字的投入。平原地区每公里造价约 5000 万元,到了山区,隧道桥梁密集的路段成本能翻两三倍,这些钱大多靠贷款筹集,光债务利息就是笔巨款,目前全国收费公路债务余额已超 4 万亿。 除了还贷,日常开销也压得人喘不过气。高速不是建好就一劳永逸,每 5 到 8 年要进行一次中修,10 年一次大修,遇上泥石流、地震等灾害,维修费更是额外激增。 全国数万个收费站的员工工资、监控系统更新、路政巡查开支,每一项都是硬成本。更别提节假日免费通行政策,每年要少收上百亿收入,进一步拉大了收支差距。像四川成渝高速这样的企业,管辖路段里山区占比高,维护成本比平原路段高出三成,亏损压力格外明显。 再把视线转向美国,所谓的 “免费高速” 其实是笔 “隐形账单”。早在 1919 年,俄勒冈州就想出了燃油税的办法,烧多少油基本等同于用了多少路,重车油耗高,对道路磨损大,缴税也多,反而显得公平。 现在美国车主每加一升油,就有约 0.4 美元流入联邦公路基金,这笔钱专门用于道路建设维护,征收成本还极低,政府估算执法损失只有 2% 左右。除了燃油税,车牌费、保险税里都藏着公路经费,算下来一辆普通家用车每年要为道路支付约 3.5 万元人民币。 美国高速的 “轻装上阵” 还有历史原因。上世纪 50 年代就大规模建路,大部分贷款早已还清,现在主要支出只是日常维护。加上美国平原多,建路不用像中国那样挖大量隧道、架无数桥梁,成本天然低不少。 更精明的是多元化盈利,路边广告牌一年能赚几千万美元,服务区里餐饮、购物、维修一应俱全,商业化程度远超国内还停留在 “厕所 + 便利店” 阶段的服务区。不过现在美国也遇到了新问题,电动车不缴燃油税却占用道路,俄勒冈州已经在试点按行驶里程收 VMT 费。 两国的差异说到底是发展阶段和模式的不同。中国还在消化路网扩张的巨额投资,美国则早已进入维护期;中国靠直接收费还贷,美国用间接税费覆盖成本。像山东高速、宁沪高速这些企业,虽然短期亏损,但他们撑起的路网让物流成本大幅降低,间接拉动了 GDP 增长。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14亿中国人养不起高速?8年亏空6万亿,美国高速免费却能盈利。美国的高速随便上,
百日依山尽
2025-10-15 14:34:3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