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的铁矿严格来说,那地方根本就不是铁矿,就是纯粹的一坨铁,只不过是生锈了而已。 先看国内的铁矿,就说大伙都熟的鞍钢,它旗下的东鞍山铁矿那可是典型的贫矿代表,这矿里的铁含量低得揪心,六种矿石混在一起,全铁品位最高才 34%,最低的绿泥矿才 28%,剩下的全是硅石之类的杂质,说白了就是石头里掺了点铁粉。要想从这堆 “石头” 里榨出能用的铁,那真是得费九牛二虎之力,半点偷不得懒。 矿石从矿坑运出来,第一步就得碎成砖头大小,可这远远不够,还得送进磨机里磨,磨到啥程度? 比家里的面粉还细,-0.074 毫米的颗粒得占 80%,后来技术升级了,混磁精矿还得再磨一遍,磨到 - 0.038 毫米占 90%,手指头捻着都发滑。 这么细的粉,得用多大的机器磨?鞍钢用的球磨机,光里面的钢球就重达 800 吨,筒体容积 650 立方米,跟个小房子似的,轰隆轰隆转一天,才能把矿石磨到这份上。 磨完还不算完,得用磁铁一遍遍地吸。先过弱磁选机,磁场强度 80kA/m,把容易吸的磁铁矿先抓出来;剩下的再进强磁机,粗选磁场 480kA/m,扫选得加到 640kA/m,就跟筛沙子似的,一点点把铁粉扒拉出来。可就算这么折腾,吸出来的铁粉里还是有不少杂质,得用药水泡着除杂。 这药水也有讲究,pH 调整剂用氢氧化钠,抑制剂加淀粉和 K6,活化剂是 CaO,捕收剂用 TD-II 或者 KSⅢ,光淀粉就得加 1100 克每吨矿石,CaO750 克每吨,每种药都得泡够 3 分钟,粗选 5 分钟,还得扫选三次,一次 2 分钟,后两次 1 分半钟,半点不能含糊。 就这么一套流程下来,结果咋样?东鞍山铁矿辛辛苦苦加工一顿,只能出 34.6% 的铁精矿,剩下的 65.4% 全是尾矿废渣,就算技术最好的时候,铁回收率也才 76.67%,精矿品位能到 66.28% 就不错了。 这意味着啥?挖三吨矿石,才能出一吨能用的铁粉,剩下两吨全是石头,还得花功夫运去尾矿库堆着,又费钱又费力。 再看看澳大利亚那边的铁矿,那可真是没法比,说它是 “生锈的铁坨” 一点不冤枉。 澳洲的铁矿主要在西部皮尔巴拉地区,那儿的矿平均品位就有 47%,比咱国内最好的贫矿原矿品位都高,好多矿区实际含铁量能到 62% 到 64%,几乎全是赤铁矿,杂质里的硫和磷少得可怜,根本不用费大劲除。 人家挖矿也简单,矿体埋得浅,直接把表面的土和石头扒开就能露出来,露天开采就行,不用像咱有的矿山得挖深巷道搞地下开采。 最让人眼红的是加工流程,澳洲铁矿根本不用磨成面粉,更不用泡药水。 就拿力拓、必和必拓那些大矿来说,矿石挖出来先碎成砖头大小,用皮带机运到车间,过一遍筛子,把大块的废石头去掉,顶多再用磁选机轻轻过一遍,就能得到品位 60% 以上的矿粉,直接就能装船运走卖钱。 咱中信集团在澳洲开的矿,用的自磨机 12 米直径,24 小时能处理 18 万吨矿石,可就算这么大的机器,也只是稍微磨一下,因为矿石本身含铁量高,根本不用细磨。人家那才叫 “挖铁”,咱这叫 “从石头里抠铁”。 你知道这差距背后的成本差多少吗?澳洲铁矿挖出来加工一顿的成本也就几十美元,运到中国港口的到岸价里,大部分是运费。 可咱国内的贫矿,光选矿这一步,电费、药剂费、机器磨损费加起来,一顿铁精矿的成本就得比澳洲进口矿高不少。 更别提咱国家铁矿储量虽然不算少,但平均品位才 35% 左右,比澳洲低了 12 个百分点,相当于挖两吨澳洲矿能出的铁,咱得挖三吨多国内矿才行。 全球铁矿石产量更能说明问题,2022 年澳洲一年就产了 5.4 亿吨含铁量的矿石,咱中国拼尽全力才产 2.4 亿吨,还全是靠这些贫矿一点点磨出来的。 有人可能会说,澳洲矿好是好,可咱不能全靠进口。 这话没错,这些年咱国家一直在钻研贫矿选矿技术,东鞍山铁矿从以前的回收率不到 70%,到现在能到 76% 以上,精矿品位也从 65% 提到 66%,这都是技术人员一点点试出来的,光药剂就换了好几种,从阳离子捕收剂到 TD-II,再到 KSⅢ,每一次改进都能多回收一点铁粉。 可就算技术再进步,也改变不了国内铁矿 “贫、细、杂” 的底子,跟澳洲那些 “天生丽质” 的铁矿比,咱付出的代价就是大得多。 澳大利亚的铁矿真就是老天爷赏饭吃,那玩意儿根本不用费心 “选”,就是块生锈的铁疙瘩,稍微收拾一下就能用。 而咱国内的铁矿,是真真切切的 “矿石”,得靠技术、靠人力、靠真金白银的投入,才能把那点铁粉从石头里榨出来。 这不是长他人志气,是咱得认清楚这个现实,也得明白,咱国家的钢铁工业能有今天的规模,全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一点点拼出来的,不容易啊。
放眼全世界,老天爷真正赏饭吃的其实就俩地方:第一就是澳大利亚的铁矿,严格来说,那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