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抢中企资产,冻结147亿!9国提前开会密谋,谁给荷兰的胆子? 荷兰最近搞了件大事情,直接冻结了中国安世半导体高达147亿元的资产,还把中方的管理权一脚踢开。说白了,这就是明抢。 欧洲背后有9国开小会,合起伙来打中国企业的主意。看似一场现代版的“海盗行动”,但这背后搅动的不仅仅是钱,更是半导体这块全球命脉的争夺。今天咱就聊聊,荷兰为什么敢这么硬气,谁在背后撑腰,又会掀起多大的风浪。 荷兰这回动手的理由,说得冠冕堂皇。什么“国家安全风险”,什么企业治理不合格,听听就好,实在没啥新鲜花样。 实情是,安世半导体可是全球功率器件的头部玩家,手里攥着一万五千多项专利,这可是半导体行业里妥妥的宝贝疙瘩。荷兰把中企的资产冻结下来,等于把成熟产能和技术一把抓到自己兜里。 国际上都说市场经济讲规则,可荷兰这套做法,怎么看都像是披着法律外衣的现代“海盗”,明抢中企资产。 再一看,荷兰最近经济可不景气,英特尔在德国的芯片工厂黄了,本土投资也没啥进展,荷兰急着找补,眼瞅着安世半导体这块肥肉,直接下手。 不过话说回来,荷兰这次的抢劫行动绝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早有预谋。前阵子,荷兰拉上德国、法国等八个欧洲伙伴,开了场所谓的“欧洲半导体联盟”会议。 会议的名头挺好听,说是要实现欧洲芯片“战略自主”,其实就是商量怎么把中企技术弄到自己手里。欧洲正打算推进“芯片法案2.0”,目标是到2030年把全球半导体产能占比提到20%。 但现实很扎心,欧盟自己都说,现在全球芯片产能才占9.8%,到2030年也就11.7%,目标和现实中间隔着一条大河。 欧洲想靠自己造芯片,发现起步太晚,投入又跟不上,才走上了“捷径”——直接下手抢现成的。安世半导体正好成了“祭旗”的对象。 欧洲这波操作其实很简单,就是“保护主义”又抬头了。以前是打着自由市场的旗号,现在转身就和美国学起了“技术脱钩”,不让中国企业插手半导体核心环节。 短期上看,荷兰这招可能能捞点好处,把安世半导体的技术和专利收入囊中。但时间长了,谁还敢跟荷兰做生意? 一边高喊规则,一边自己带头砸锅卖铁。欧洲这波“合纵连横”,看似一盘大棋,实则搬石头砸自己脚。 说到这儿,不得不聊聊荷兰到底是自己主意大,还是背后有人撑腰。细心的人都发现,这事和美国盯上中国半导体的时间点正好对上。 美国不仅在全球扩展对中国半导体企业的出口管制,最近还变本加厉地“卡脖子”。荷兰这波“冻结”操作,怎么看都有点“站队”的味道。 不过荷兰嘴上说得挺清楚,说美国没直接参与,其实这更像是替美国出头,自己当了“替罪羊”。历史上,欧洲不少国家在关键时刻都喜欢跟着美国起哄,这次也是老套路。 中国这头也没闲着。自从2021年反外国制裁法出台,中国手里多了不少法律反制的牌。别看荷兰现在气势汹汹,中国真要反击起来,分分钟让荷兰吃不了兜着走。 就说稀土出口,荷兰可是中国稀土的第二大买家,占比超过四分之一。中国一旦以“国家安全”为由收紧稀土出口,荷兰本土的ASML等高科技企业立马吃紧。 要知道,全球高端光刻机都绕不开稀土,荷兰少了这口饭,日子可就难过了。更别说荷兰在中国还有一大堆投资,真要走到对抗那一步,谁的损失都不会小。 当然,这场博弈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国际逻辑。欧洲面对中美科技竞争,焦虑感拉满。眼睁睁看着中国半导体崛起,欧洲既想分一杯羹,又怕被边缘化。 荷兰这回跳出来,正好反映了欧洲所谓“战略自主”只是说说而已,真碰到利益,立马变脸。 这种“吃相”其实很难看,也让人想起以前西方国家搞“殖民地掠夺”的老路子,只不过现在披上了现代法律的壳,玩法更隐晦了。 站在中国的立场,这事儿绝不能忍。中国一直主张和平发展,但绝不是“软柿子”随便捏。国际商界已经很警惕,谁要是动歪脑筋,结果都不会好看。 历史上,谁违背规则,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荷兰这次动了中企的根本利益,已经触碰了中国的底线。中国有能力、有手段,也有决心,维护企业和国家的合法权益。 荷兰这步棋下得太急,吃相实在难看。世界讲规矩,谁也不能仗着联盟就明抢别人的家底。中国不会吃哑巴亏,也不会随便妥协。 如果荷兰觉得能靠一时的“合谋”就能稳坐钓鱼台,恐怕要失望了。规矩不能成了“自家后院想咋整就咋整”的借口。 中国的回应不会迟到,欧洲的保护主义终究会反噬自身。谁要是忘了历史教训,等来的只会是更惨的后果。 荷兰这次可真是玩火自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参考资料:147亿半导体资产被无理“锁喉” 闻泰科技的困局和应对 2025-10-14 16:33·中国经营报 关心:应对荷兰强盗行径,闻泰有一个坚强后盾 2025-10-13 12:13·观察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