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男子发信息向领导请假7天,陪患癌的父亲做手术,后见领导没有回复,又给领导打了个电话。结果陪父亲做完手术,返岗后却被公司以“未经批准无故旷工”为由开除。男子懵了,与公司理论未果,一怒之下与公司对簿公堂。法院这样判! 这位男子名叫王先生,是家中独子,在武汉一家建筑公司担任采购专员。2024年初,他的父亲被确诊为肝癌晚期,需要立即进行手术。面对这样的家庭变故,王先生在3月15日晚通过微信向公司总经理详细说明了情况,请求请假7天陪护父亲,还特意汇报了工作安排。看到领导没有回复,他又不放心地打电话确认,得到了口头同意后才安心去照顾父亲。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陪父亲做完手术返回公司后,等待他的不是关怀,而是一纸解聘通知——公司认定他3月16日至28日期间“未经批准擅自旷工”,直接将他开除。 这场纠纷最终闹上了法庭。法院的判决却出乎公司意料——王先生胜诉,公司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赔偿他3.3万余元。法官在判决书中明确指出,王先生请假事由具有充分的必要性、紧迫性与合理性,公司负责人未对请假事宜表示拒绝,也没有证据证明公司已告知请假审批流程或在请假期间提醒返岗,因此公司的开除行为违法。 这起案件背后折射出一个尖锐的矛盾——当员工尽孝道与公司规章制度冲突时,法律的天平应该倾向哪边?法院的判决给出了明确答案:企业的用工自主权不能超越公序良俗和基本人情伦理。王先生是独生子,父亲癌症晚期需手术陪护,这种特殊情况下的请假需求符合中华民族孝道文化,公司应当予以体恤而非机械执行考勤制度。 案件中一个关键细节是,公司总经理收到请假微信后未作任何回复。这种“沉默”在司法判断中成了公司的致命伤。法院认为,用人单位面对员工的合理请假请求,既不批准也不拒绝,反而事后追责,这种做法有违公平原则。特别是当员工已经通过多种方式主动沟通,公司完全有时间提醒或拒绝,却选择“秋后算账”,明显缺乏管理的人性化考量。 类似王先生这样的遭遇并非个例。搜索结果显示,不少企业喜欢用“旷工”作为辞退员工的理由,觉得这个最好量化、最容易操作。但法律对企业解雇员工设定了严格条件,不仅要求有合法的规章制度依据,还要求解雇程序合法。比如有的公司就因为解雇前未通知工会,被判定为程序违法。 王先生的胜诉给所有职场人提了个醒:请假,尤其是因家庭紧急事由请假,最好保留书面记录。无论是微信聊天截图还是邮件往来,这些证据在法律面前往往比口头承诺更有力。同时也提醒企业主们,严格管理固然重要,但制度的设计和执行应当兼顾人情冷暖,特别是在员工面临直系亲属重大疾病这样的特殊困境时。 这件事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网友们几乎一边倒地支持王先生。“父亲癌症手术都不让陪护,这种公司太冷血了”“法院的判决给力,守护了人伦底线”这样的评论随处可见。大家都觉得,一个连员工尽孝都不支持的企业,怎么可能赢得员工的忠诚与奉献。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类似需要照顾患病老人的职场困境会越来越普遍。一些地方已经开始立法保障陪护假,如上海就明确了老年人住院期间赡养人可享受每年累计不超过七个工作日的陪护假。这起判决或许会推动更多地区将类似权利纳入法律保障范围。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湖北武汉,男子发信息向领导请假7天,陪患癌的父亲做手术,后见领导没有回复,又给领
爱跳舞的王大姐
2025-10-15 20:49:5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