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大后方生变?俄罗斯发狠,中国已经做好打算,蒙古被踢出局?在中俄夹缝中生存的蒙古国,为何变得越来越没有存在感了,以前俄蒙关系这么好,最近这几年,大俄做生意甚至都不考虑蒙古了,这究竟是为何呢? 说起蒙古国这事儿,总觉得它像个夹心饼干,外面是中俄两大块硬面包,里面自己还想往外挤点儿空间。过去几十年,蒙古跟俄罗斯那叫一个铁杆儿,从苏联时代就绑得死死的,经济、政治全靠莫斯科撑腰。可最近几年,风向变了,俄罗斯做生意时好像越来越绕着蒙古走,天然气管道项目搁浅,贸易额虽有增长但远没到亲密的程度。中国这边呢,稳扎稳打,继续拉着蒙古的经济命脉,但也开始加强边境管控,投钱修铁路的同时,明显在防着点儿什么。蒙古的存在感为什么淡了?说白了,就是它想玩平衡外交,却踩了中俄的红线,西方那点儿援助看着甜,实际帮不上大忙,导致自己越来越尴尬。 先捋捋历史脉络吧。蒙古国1921年独立后,直接倒向苏联,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那时候,苏联是老大哥,蒙古的经济结构、能源供应全指着它。苏联解体后,蒙古慌了神,1990年代开始搞市场转型,但一头扎进中俄怀抱,又觉得不保险。1990年,它就把美国拉进来,当“第三邻国”,想用美日韩这些外部势力制衡中俄。政策听起来聪明,实际操作起来就费劲了。蒙古地理上就是个内陆国,四周全是中俄,出口九成货物得过中国海关,能源八成靠俄罗斯管道。第三邻国政策本意是分散风险,可结果呢?它越往西靠,中俄越警觉,合作项目就卡壳。 看看2023到2025这三年,蒙古的外交动作越来越大胆。2023年,本来跟俄罗斯的色楞格河联合军演说办就办,结果突然取消,转头跟美国搞“可汗探索”演习,规模还翻了三倍,美军装甲车直接开进戈壁。这事儿戳中了俄罗斯的神经,本来俄蒙关系就亲近,普京2024年还访蒙,贸易额涨了17.5%,可蒙古这么一折腾,俄罗斯开始反思。2025年上半年,俄蒙贸易又增了4.2%,但结算方式全改成本币,美元欧元几乎清零,这不是在防着蒙古被西方拉偏吗?俄罗斯的逻辑简单:你想两头下注,我们就先护好自家利益。 中国这边反应更低调,但动作实打实。蒙古90%的出口是煤炭,2024年卖给中国8000多万吨,中国没压价,还投钱修运煤专线,中蒙铁路扩建花了12亿美元,运力直线上升。可蒙古不满足,2023年从美国进口15万吨液化天然气,占消费18%,2024年跟卡塔尔签十年供气合同,想把非俄能源比例提到35%。2025年又跟法国奥拉诺公司签16亿美元铀矿协议,打算卖给日韩。听起来多元化不错吧?但现实骨感,铀矿运不出去,得过中俄地盘,西方承诺的援助到边境就哑火。更绝的是,西伯利亚力量二号天然气管道,本来计划过境蒙古,年输500亿立方米到中国,2022年中俄谈得热火朝天,可蒙古新政府2024年预算直接删了项目,理由是环境评估不过关。结果呢?项目搁置,俄罗斯和中国2025年9月签备忘录,绕开蒙古,直连中国东北,每年还是500亿立方米,期限30年。蒙古这下傻眼了,本来想卡脖子赚过境费,现在连汤都喝不着。 为什么蒙古非得往西方挤?外部拉力大,内部压力也不小。美国每年给2.5亿美元援助,帮蒙古搞非资源经济,欧盟豁免羊绒牛肉关税,前提是环保达标。日韩2025年援助涨到8.7亿美元,比2020年多180%。蒙古年轻人占人口60%,他们刷美剧、追西方生活方式,觉得中俄模式老套,就推着政府多跟美欧走。2025年,蒙古申请加入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成了首个内陆参与者,还跟北约签合作计划,允许设军事教育中心。这直接踩中俄安全红线,北京和莫斯科外交部发言人轮番表态,强调地区稳定。俄罗斯从2025年起,把对蒙石油价跟欧洲基准挂钩,买得少就涨15%。中国加强边境检查,推动能源转口,还在2025年5月开工中蒙第二条跨境铁路,甘其毛都到嘎顺苏海图,全长9.91公里,预计2027年通车,专为煤炭设计,年增运力3000万吨。蒙古出口85%货物过中国港,70%石油靠俄罗斯,这依赖性摆在那儿,两边讨好玩不转。 俄罗斯为什么突然“发狠”不考虑蒙古了?以前俄蒙铁,贸易额2024年26亿美元,可最近几年,俄罗斯向东看,优先中国市场。中俄贸易2023年就2401亿美元,中国是俄罗斯第一大伙伴,天然气、石油全线通。蒙古卡管道项目,俄罗斯自然不惯着,直接改道。普京2025年5月说,发展对蒙关系是优先事项,但实际行动上,欧亚经济联盟框架下跟蒙古签三年贸易协议,主要农产品互市,没大项目。俄罗斯的算盘打得精:蒙古想平衡,我们就用经济杠杆拉回来。蒙古抗议活动增多,2025年1月俄罗斯文化战略中心报告说,这可能是美国破坏中俄在蒙利益的把戏。俄罗斯不傻,知道蒙古被西方当棋子用。
中俄大后方生变?俄罗斯发狠,中国已经做好打算,蒙古被踢出局?在中俄夹缝中生存的蒙
裂谷长河娱乐
2025-10-15 22:50:09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