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财长气急败坏:中美谈不拢,全怪中国“战狼外交官”?可真相是,美国自己被稀土卡了脖子! 最近,美国新上任的财长斯科特·贝森特在公开场合火力全开,直接点名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李成钢,说他态度太硬,是典型的“战狼外交官”,还把中美谈判卡壳的责任全推到中方头上。这话一出口,华盛顿那边热闹了,媒体争相报道,贝森特自己也借机刷了把存在感。可仔细一琢磨,这事儿哪是李成钢一个人的问题?根子还在美国自己挖的坑上,尤其是稀土这块,美国被中国卡得死死的,供应链一扯就疼,难怪贝森特急眼了。 先说说贝森特这人吧,他是华尔街老江湖,靠对冲基金起家,2025年特朗普二度上台后,他摇身一变成了财长。过去几年,他管理过大笔资金,投资决策大胆,但也因为高风险操作挨过不少批评。刚上任没多久,就卷进中美贸易的漩涡。10月15日,他在记者会上直言不讳,抱怨李成钢8月底突然访美时没提前打招呼,还放话美国的新港口服务费计划会搅乱全球航运链条。贝森特说,这种“不请自来”的作风太没尊重,让谈判没法往下谈。他还顺带把锅甩给中国稀土出口新规,声称这是中方在“对抗全世界”。听起来义正词严,但这背后,美国企业界的压力山大,尤其是汽车和军工巨头们天天盯着稀土库存,愁得睡不着觉。 其实,美国对中国的稀土依赖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报告,2020到2023年间,美国稀土化合物和金属进口的70%都来自中国。到了2024年,中国开采了全球稀土氧化物的69%,美国自己只占11.5%,其余靠缅甸、澳大利亚这些地方补窟窿。可问题在于,中国不光有矿,还掌握了从开采到精炼再到加工的整条产业链。那些高端稀土产品,比如钕铁硼磁铁、钐钴合金,全球七成以上是中国产的。美国本土有矿藏,比如加州的Mountain Pass矿,但开采成本高,环保标准严,加工技术跟不上,短期内根本替代不了。结果呢?中国一收紧出口许可,美国的电动车电池、芯片制造、导弹雷达全线告急。 拿新能源来说,美国吹了半天“绿色转型”,特斯拉、通用、福特这些车企的电动车型,马达里头就得用稀土磁铁。要是供应链断档,生产线直接停摆。2025年上半年,中国出口稀土磁铁58万吨,够造几百万辆车和工业电机。可9月份出口量突然跌了6%,创七个月新低,欧洲那边价格直线上窜,BMW、Suzuki、Ford都开始囤货。军工那边更敏感,洛克希德·马丁的F-35战机雷达模块离不开进口钐钴,美国国防部报告显示,库存只够撑仨月。要是真打起来,这短板暴露了,华盛顿的战略自信就得打折。贝森特上台后,推动的“矿产安全法案”拨款去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建厂,但那得几年才能见效,现在企业高管天天跑国会山游说,喊着“赶紧缓和关系,不然失业率要爆表”。 中国这边呢?李成钢可不是凭空冒出来的“战狼”。他1967年生,北大法律系毕业,早年就在外经贸部干条法司,从反倾销调查起步,90年代去德国汉堡大学拿了法律经济学硕士。回国后,升到商务部部长助理,2023年当上常驻WTO大使,2025年3月转任国际贸易谈判代表。简历硬邦邦的,专攻多边贸易和争端解决。8月底他访美时,直戳美国港口费计划的痛点,那不是情绪化,而是基于事实:美方想加费,会推高全球物流成本,伤及中美双边贸易。中国商务部后来回应,说贝森特的指责是“歪曲事实”,强调合作得建立在相互尊重上。话说回来,中方强硬的底气从哪儿来?还不是因为美方先动手。 从2024年底开始,美国对中国甩出二十多项经济科技制裁,半导体设备、先进芯片、AI软件全中招。嘴上喊“合作”,手上却下死手,这种双标谁咽得下?中国稀土新规,正是对等回应。2025年4月,中国开始管制战略材料出口,包括镓、锗这些关键矿产,直指美国遏制意图。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10月16日明确说,稀土出口许可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际公平,不是针对谁。全球供应链里,中国占大头,但这不是霸权,而是产业链自然分工。美国这些年制造业外包严重,空心化了四十年,现在想“脱钩”,却发现离不开中国市场和资源。贝森特抱怨“战狼”,其实是气中国不再买单了。 谈判这事儿,说白了就是拉锯战。10月25日,东盟峰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拉开帷幕,中美第五轮经贸磋商在侧厅进行。何立峰率团,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对面坐。焦点从稀土许可转到芯片互惠,美方想延长关税豁免三个月,换中方松口出口。中国重申对等原则,先撤软件黑名单。专家分析,这次马来西亚会谈,北京可能放宽对全球国防工业的稀土出口,美方则不加100%关税。要是谈崩,下周APEC峰会韩国那边还得接着磨。路透社引专家说,双方或互相让步,但核心是稀土框架协议。6月份伦敦谈判时,李成钢就宣布原则上达成框架,落实两国元首共识,稀土和磁铁问题有眉目了。可贝森特那边,特朗普公开喊“贸易战已开”,但私下指示低调推进。可见,美国内部也纠结,进攻转防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