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峙一生从不抽烟、不喝酒,也不参加赌博,但他却经常利用其太太同所部的军需处长、会计科长等串通一气,策划搞钱。 从1928年起,他先后南京、上海、蚌埠、新浦、汉口、长沙、南昌、吉安、九江等处购买了大批房产、地皮和盐井盐田,价值约五百万元(现洋) 以上。 1935 年南京刘峙宅邸,阳光透过落地窗照进来。 仆人弯腰擦拭纯银餐具,餐盘反射的光晃得人眼晕。 门外传来刘峙的声音:“身为将领,必须廉洁奉公,不可贪墨一分!” 没人敢拆穿 —— 这位从不沾烟酒赌的将军,家族资产已超五百万现洋。 管家端来燕窝,轻声提醒 “夫人在书房等您谈蚌埠盐业仓库的事”。 1928 年南京军需处,杨庄丽坐在沙发上喝茶。 军需处长递来账本,指着 “军粮采购价” 一栏:“夫人,按您说的提了两成。”她点头,把账本放进手包:“这事办得好,刘将军会记着你的功劳。” 门外,刘峙正对着下属训话,强调 “军需账目要一清二楚,不可有半点差池”。 没人知道,这对夫妻早已形成默契 —— 他唱红脸,她做敛财的 “手”。 1930 年上海法租界,刘峙和杨庄丽站在花园洋房前。 房产中介笑着说 “这三栋洋房手续都办好了,用的是夫人的化名”。 刘峙摸了摸下巴:“做得隐蔽些,别让人说闲话。” 杨庄丽挽着他的胳膊:“放心,军需那边的差额都转过来了,够付全款。”那时他们已在南京鼓楼买了十二间临街商铺,蚌埠的盐业仓库也在筹备中。 1932 年南昌军营,刘峙检查军饷发放情况。 会计科长战战兢兢递上名册,他翻了几页,皱着眉说 “怎么少了五个名额”。 科长赶紧解释 “是临时调去别处了,下次一定及时更新”,额头渗着汗。 没人看出,刘峙早知道名册是假的 —— 多报的名额,早已成了他的私产。 晚上回到家,杨庄丽笑着告诉他 “汉口江汉路的房产也买下来了”。 1935 年南京蒋介石办公室,有人递上举报信。 信里详细写着刘峙通过杨庄丽贪腐的事,证据列了满满三页。 蒋介石看后,却把信放在一边:“刘峙在军中威望高,又是自己人,再看看吧。” 那时国民党高层腐败成风,刘峙的关系网又复杂,调查最终不了了之。 刘峙得知后,在家中设宴,杨庄丽笑着说 “还是将军您有远见”。 1938 年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军需仓库外。 杨庄丽指挥工人把军用棉被搬上卡车:“这些‘次品’,拉去黑市卖了。” 司机小声问 “会不会被发现”,她瞪了一眼:“有刘将军在,怕什么?” 那时物资紧缺,他们靠倒卖军需物资,在香港和澳门都购置了产业。 刘峙则在公开场合呼吁 “节约物资,支援前线”,赢得一片好评。 1945 年汉口江汉路,刘峙看着商铺的租金账本。 杨庄丽说 “长沙的商业店铺也赚了不少,要不要再投资些盐田”。 他摇头:“解放战争要开始了,先把资产转移到海外,稳妥些。”随后几年,杨庄丽以 “探亲” 为名,多次去香港处理资产转移事宜。 到 1949 年,他们大部分财产已在海外落地,为流亡生活做好了准备。 1949 年台湾台北,刘峙住在普通公寓里。 有人问他 “将军以前那么风光,怎么现在住这么简朴”,他叹气说 “时运不济”。 没人知道,他海外账户里的钱,足够他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杨庄丽偶尔会去香港打理产业,每次回来都会给他带些名贵补品。 他们依旧保持着 “清廉” 的外表,没人再提起当年的贪腐旧事。 1955 年台湾家中,刘峙看着报纸上的新闻。 新闻里说 “国民党要整顿军纪,打击贪腐”,他冷笑一声,把报纸扔在桌上。 杨庄丽端来咖啡:“别生气,那些事早就过去了,谁还会提?” 他喝了口咖啡,想起当年在南京的奢华生活,又想起自己从不沾烟酒赌的习惯。 或许在他心里,这些 “自律”,早已成了掩盖贪腐的最好外衣。 如今,关于刘峙的记载,多是他在战场上的表现,贪腐的事很少被提及。 但那些留在南京、上海、汉口等地的房产和商铺,却默默诉说着当年的往事。 他用 “洁身自好” 的外表,掩盖了数十年的贪腐行为,成为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 而他和杨庄丽积累的财富,最终也随着他们的流亡,散落在海外的各个角落。 历史的风轻轻吹过,仿佛在提醒人们 —— 有些 “完美” 的表象下,藏着不为人知的贪婪。 主要信源:(吉安市人民政府——刘峙——国民党上将、蒋介石“八大金刚”之一)
刘峙一生从不抽烟、不喝酒,也不参加赌博,但他却经常利用其太太同所部的军需处长、会
笑蓝说
2025-10-16 15:54:57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