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哥刚才给我上了一课。他说,你拿1万2去买黄金,能买13克,金价涨1块钱,你赚1

名城探寻 2025-10-17 12:55:28

我哥刚才给我上了一课。他说,你拿1万2去买黄金,能买13克,金价涨1块钱,你赚13块。但你要是拿1万2去买白银,能买1000克,银价涨1块钱,你就能赚1000块。说完,一脸“你个凡人还不快跪下”的表情。起因是,他今天又手痒,一口气搞了600克银条,几万块就这么砸下去了 他哥不是第一次这么“笃定”地折腾投资了。2020年基金热潮那阵,楼下小卖部老板靠买半导体基金赚了两个月工资,他哥听了三天没睡好,把准备给嫂子买首饰的钱全取出来,追着买了一只热门基金。当时他也跟现在一样,拿着手机给我算收益:“这基金一个月涨15%,我投5万,年底就能多拿小一万。” 结果没到三个月,基金净值跌了近四成,他扛了一年半,最后还是割肉离场,那笔钱亏了快两万,嫂子跟他冷战了半个月,他自己也闷头抽了好几天烟。 从那以后,他就觉得基金“太磨人、不实在”,转头盯上了能摸得着的贵金属,尤其觉得白银“单价低、克数多,涨一点就赚得多”。 这次买银条,他前前后后琢磨了一个多月。每天下班回家就坐在沙发上翻行情,手机里存了好几个贵金属APP,屏幕上全是白银近三年的价格曲线,还拿个旧笔记本记着“3月涨2块、5月跌3块”的数字。 他跟我算的那笔“黄金vs白银”的账,在笔记本上写了不下五遍,算一次就兴奋一次:“你看,同样的钱,白银赚的是黄金的七八十倍,这才叫投资!” 可你要是问他“万一银价跌了怎么办”,他要么皱着眉说“我看专家分析了,白银下半年肯定涨”,要么就转移话题说“黄金那点收益,不够塞牙缝”,压根不碰风险的茬。 前几天我去他家吃饭,正好撞见嫂子跟他闹别扭。嫂子指着阳台角落的铁箱子,声音都有点急:“这600克银条放家里,我天天担心被偷,又怕下雨受潮氧化,上周还专门买了防潮剂,你说这图啥?” 他哥蹲在地上擦银条,头也不抬:“你懂啥?这东西比钱靠谱,等涨了能给娃报个好点的兴趣班。”我凑过去看,铁箱子里铺着旧毛巾,银条上印着银行的logo,旁边真的摆着两包打开的防潮剂——他倒是对银条的保存上心,可这份细心偏偏没用到风险盘算上。 就在上周,银价一天跌了2块5,他半夜三点给我发了条微信“没事,正常调整”,后来嫂子跟我说,那天他在阳台站到天亮,烟蒂扔了满满一烟灰缸。 其实他哥压根没搞懂黄金和白银的本质区别。黄金更多是“避险品”,经济不稳、物价上涨的时候,大家愿意买黄金保值,价格波动相对平缓; 可白银不一样,它一半的需求来自工业生产,比如光伏板、电子产品,经济一波动,工业订单减少,银价能比黄金波动大好几倍。去年有阵子,受海外工厂停工影响,银价一周就跌了8块,要是按他600克的量算,一下子就亏4800块,这钱抵得上他大半个月的工资。 他只盯着“涨1块赚1000”的甜头,却故意忽略“跌1块亏1000”的苦头,这种只算收益不算风险的算法,跟当初买基金时的盲目劲儿没两样。 更实际的问题是,银条变现比他想的难多了。黄金不管是银行、金店还是回收机构,都能方便兑现,价格也透明;可白银回收点少,很多地方还得收手续费,有时候就算找到回收的,也得比当天市价低个3-5块才能出手。 他哥总说“等涨到XX块就卖”,可真到了那个价格,能不能顺利卖掉、卖了能拿到多少钱,这些他从来没细想过,全凭着一股“先买了再说”的冲动。 之前他跟我吹“等银条涨了,就换个新手机”,我问他“要是一直跌,跌到你买价以下怎么办”,他愣了半天,才含糊地说“那我就放着,总能涨回来”——可当初买基金时,他也是这么说的,最后还是没扛住割了肉。 所谓的“高收益”,从来都不是天上掉的馅饼,而是风险叠加出来的泡沫。普通人投资最容易犯的错,就是把小概率的收益无限放大,却对大概率的风险视而不见。他哥那一脸“凡人不懂”的自信,说到底,不过是没看清收益背后藏着的坑,把“赌运气”当成了“会投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56
名城探寻

名城探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