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四川高速服务区的一则视频在网上炸开了锅——画面里,一个三岁男孩赤身裸体蹲在地

夏日朗晴 2025-10-17 15:06:26

最近四川高速服务区的一则视频在网上炸开了锅——画面里,一个三岁男孩赤身裸体蹲在地上啃骨头,爬行、奔跑的动作像极了小动物,旁边站着自称“崇尚自然教育”的父母。更让人意外的是,这对父母并非大家想象中的“文盲家长”,而是都接受过大学教育,甚至有房有车,家庭条件并不差。可这样的“教育方式”,真的能叫“回归自然”吗? 先说说事情经过。10月15日,有网友在雅西高速服务区拍下这一幕,视频里男孩光着身子,头发蓬乱,连吃饭都是趴在地上用手抓。路人报警后,警方和妇联迅速介入调查,结果却让人意外:孩子有亲生父母,家庭没有虐待,父母解释“孩子从小在山里长大,教育方式就是回归自然”。可网友的质疑声却越来越大——孩子都三岁了还没上户口,平时穿不穿衣服、会不会走路都成问题,这哪是“自然教育”,分明是“放任不管”。 其实“自然教育”这个词,最早是卢梭在《爱弥儿》里提出的,核心是尊重孩子的天性,通过接触自然来培养观察力、创造力。这些年国内也冒出不少“自然教育机构”,主打带孩子爬山、种菜、观察昆虫,本质是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但这对父母的做法,显然和“自然教育”的本意背道而驰——孩子连基本的生存技能都没掌握,三岁还不会直立行走,大冷天不穿衣服,这哪是“回归自然”,更像是把孩子当成了“实验品”。 更关键的是,孩子正处于语言和社交能力发展的黄金期。法国的“阿韦龙野孩”维克多,被发现时已经12岁,虽然经过五年教育,但始终没能学会正常说话和社交;印度的“狼孩”卡马拉,7岁被救后,即便后期干预,也始终无法融入人类社会。这些案例都在提醒我们:孩子的成长有关键期,一旦错过,再补救就难了。这对父母口口声声说“回归自然”,却忽略了孩子作为社会人的基本需求——会沟通、懂规则、有情感,这些才是教育的底线。 其实网友的愤怒,本质上是担心“教育的边界”被打破。我们不反对多样化的教育方式,但前提必须是尊重孩子、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人物品”,不能因为一句“教育理念不同”,就放任他们错过关键期,甚至承受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 说到这儿,我想问问大家:如果是你的孩子,你会允许他三岁还不穿衣服、不会走路吗?你觉得“自然教育”的边界到底在哪里?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毕竟,每个孩子的成长都只有一次,我们谁都不想看到“野人小孩”的悲剧重演。 (案例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0 阅读:35

猜你喜欢

夏日朗晴

夏日朗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