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证实了,103岁也算长寿了。 杨振宁逝世传闻辟谣。网上突然出现杨振宁老先生逝世的传闻,没错,这则传闻确实让很多人揪心。 昨天中午,不少人刷手机时都被一则消息揪紧了心——网上突然传开杨振宁先生逝世的传闻,一时间担忧和疑问在社交平台蔓延。 但很快,更确切的消息传来,清华大学官网变为黑白,并发布了《沉痛悼念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的悼文,校方也确认后续会有悼念活动安排,此前的“传闻”已然得到证实,这位103岁的物理学巨擘确实永远离开了我们。 很多人对杨振宁的最初印象,是那位拿了诺贝尔奖的科学大师,却少有人知道他13岁时就曾对父母说出“将来要拿诺贝尔奖”的话,那时大人们只当是孩童的轻狂妄语,没人想到多年后这“狂言”会成真。 1922年出生的他,7岁时随任清华大学算学系教授的父亲住进清华园,在成志学校度过了少年时光,这份与清华的缘分,后来贯穿了他的一生。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跟着家人辗转到昆明,16岁的年纪就以同等学力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在西南联大的岁月里,他在吴大猷教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又师从王竹溪先生攻读研究生,88.28分的硕士成绩见证了他对物理的钻研。 1945年,作为留美公费生的他远赴芝加哥大学,最初想做实验物理的他发现自己并不擅长,在泰勒教授的建议下转向理论物理,这一转变开启了他辉煌的学术生涯。 1949年,经费米和泰勒推荐,他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在这里与米尔斯合作提出的“非阿贝尔规范场论”,后来成为与麦克斯韦方程、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比肩的基础物理理论。 1956年,他和李政道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猜想,在吴健雄的实验证实后,两人于1957年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那时他才35岁。此后他又发现“杨-巴克斯特方程”,为统计物理研究开辟了新方向。 身居海外的岁月里,他始终牵挂着祖国。1971年中美关系刚解冻,他就回国访问,见到挚友邓稼先得知中国原子弹是自力更生制造时,激动得涕泪纵横。返美后他四处演讲,掀起华裔学者访华热潮,还向周恩来总理提议重视基础科学研究。 1999年,他回到清华担任教授,八十多岁高龄仍坚持给大一新生讲“普通物理”,亲手为高等研究院募集资金、引进人才。2015年,他放弃美国国籍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21年又将2000余件珍贵资料捐赠给清华,设立了专属资料室。 从清华园走出,历经世界舞台,最终回归故土,杨振宁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比喻的“一个圆”。那些刻着他名字的物理理论,那些他为中美学术交流架起的桥梁,那些他倾注心血培养的人才,都成了他留给世界的宝贵财富。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杨振宁确认去世,享年103岁。物理学四大神明: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还有
【128评论】【5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