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演义误导,正史里魏延和姜维的实力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从实打实的战绩、对蜀汉的价值来看,两人差距远不止一星半点。 先看魏延,他刚投靠刘备就被委以重任 —— 刘备选汉中太守时,直接跳过张飞,把这个关键职位给了他。魏延在任十五年,靠着 “实兵诸围” 战术,把秦岭防线打造成铜墙铁壁,汉中寸土未失。后来曹真四路伐蜀,他绕后突袭羌人缴获战马,还反手打崩张郃的精锐;阳溪之战更是以少胜多,击败连诸葛亮都头疼的郭淮,实打实的硬仗战绩摆在这里。 再看姜维,他接手汉中后,直接推翻了魏延的防御体系,改成 “敛兵聚谷” 的策略。结果钟会大军一来,汉中大门直接敞开,就像拆了自家防盗门硬要和敌人赌,没多久就丢了这块战略要地 —— 对比魏延守了十五年的稳固,差距一目了然。 军事思路上两人也天差地别。魏延务实,打仗只看实效:打不赢就守,打赢就乘胜追击,还曾提出 “子午谷奇谋”,搁现在看仍有可行性,若当时被采纳,说不定能改写三国历史,可惜诸葛亮没完全信任他,总把他当 “莽夫”。 姜维则偏务虚,虽得诸葛亮真传却只学了皮毛。九伐中原听着威风,实则把蜀汉家底快耗空了 —— 明明蜀汉国力远不如曹魏,他却执着于频繁北伐,穷兵黩武的政策,也成了蜀汉最先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说到底,魏延是懂蜀汉实际处境的实干家,他的战略贴合国力;姜维虽忠心,却因盲目创新、不顾现实,败光了前辈积累的优势。这种差距不只是能力,更是对局势的判断和务实的思维。 大家觉得,若蜀汉一直沿用魏延的防御策略,会不会延缓灭亡的时间?姜维的北伐,真的只是战略失误吗?

魏延守汉中是在蜀汉鼎盛时期,要兵有兵要钱有钱,姜维时期蜀汉已经江河日下了,不可能在沿用以前的政策了,此一时彼一时
当时的情况当然魏延的策略才最可行,姜维学成于诸葛亮,而诸葛亮六出祁山都无功而返,姜维的九伐中原更不可能有成功,师傅都束手无策,徒弟的条件更差,就更不可能有一丝的机会。
不管是魏延,姜维,诸葛亮都改变不了历史。三人共同点都是不姓刘,所以没有会听他们,他们唯一办法就是打,但是魏蜀实力差距太远了。 如果当初曹丕刚登位时,刘备给孙权许以三公之位,并对魏国汉室氏族予以承诺,这样瓦解曹氏集团的实力,一举恢复汉室,还是有一点可能。只是刘备心眼小,想等山阳公死了再谋大事,然后逆袭为皇帝.....
用户14xxx53
讲个冷笑话,姜维丢汉中时兵比用魏延防守策略的王平还多,王平凭二万就挡住曹魏十几万兵,而姜维当时起码有五六万。
暗影中的叹息
魏延在任汉中太守从219年-226年(或227年),也就七八年时间,后面汉中由诸葛接管主导北伐,魏延在任汉中太守期间从未发生战事,曹魏当时忙着和东吴打仗,小编这些地摊吹把魏延吹的天花乱坠,到头来魏延传一看也就一个阳溪之战的战绩,还是和吴懿一起干的。什么错守诸围没有大量的兵力在手根本玩不转,王平手上三万兵也只能布兵百里靠虚张声势拖住曹真,根本没办法硬抗
暗影中的叹息 回复 10-22 16:34
到底谁的脸被抽肿了?以《王平传》为证据是你说的,现在《王平传》找不到证据,你就拿《姜维传》来凑数?张三做了什么事有当事人的言行记录,是一个不相干的李四说几句就能否定的?你丢不丢人?
暗影中的叹息 回复 10-26 20:09
史盲不识字?王平守汉中时失去什么战略要地了?天险依旧,但三万兵不够守是事实,不知道你自说自话瞎哔哔什么玩意
我家住在松花江上
姜维有洮水之战的战绩可查,含金量实打实的,魏延的军事水平在哪?杀了王双算一个吧,其他都是靠后人推测出来的,也可能是我不知道吧
暗影中的叹息 回复 10-19 06:30
王双不是魏延杀的,演义里扣给魏延的,历史上有可能是陈式或者吴班等人杀的,魏延要是杀了王双早升迁了,根本不用等阳溪击败郭淮才升迁
嘿嘿嘿 回复 10-20 20:27
以少胜多,大败郭淮算不算
用户10xxx22
诸曷亮六次北伐沒战略没战术就是瞎子都能看到的固定不变的路线,单一的战术能不败吗?只能杀马速推脱责任,就箕马速守住了街亭又能北伐胜利占领中原消灭曹魏吗?不知诸曷亮毫无目地的北伐是为了什么?只能是耗空蜀国本来就弱小的国力
没有名字的用户 回复 10-22 15:38
诸葛亮最后都到五丈原了,五丈原就是今天的宝鸡市,你猜宝鸡离西安还有多远?诸葛亮一直都是用马家的影响力,先下凉州获得出川的立足点,没有战马关中平原你凭啥打别人骑兵
坐望云起 回复 没有名字的用户 10-26 13:51
呵呵,汉中在蜀汉手中,到宝鸡不容易?
亚得
魏延只是被诸葛亮打压着,其聪明才智连司马三父子以及都不能比的
没有名字的用户 回复 10-22 15:34
魏延是刘备死忠,所以他是孤臣,不结交大臣没有党羽才能皇帝放心他北伐,魏延最后死活不愿意回去是因为当时已经在五丈原了,五丈原离长安只有一百公里,骑兵一日就能抵达,而且魏延年龄不比诸葛亮小,诸葛亮都没了,魏延也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所以那是魏延唯一一次可以打入关中的机会,也复汉最大的机会
海风 回复 11-04 21:08
还保护,诸葛一直打压魏延,脏活累活让魏干,死了还派人把魏逼死,因为诸葛妒贤嫉能,喜欢所有人听他的,魏能力强他压不下去
用户11xxx51
刘备是明白人,魏延用的准。
D调卡农 回复 10-21 08:18
魏延是刘备在汝南收的部曲,就是刘备的护驾亲兵,铁杆心腹,刘备指挥那么多战役,有上进心的人看着都能得几分真传,在势力驳杂时,信任比能力重要
圝ㄣ咏吥放棄しovё 回复 11-05 16:44
好比魏廷不是降将一样
流水无声
你仔细读懂再回复。没有对比性,那还讨论什么?不把每个方面拿出来对比?我什么时候说不认?你说的都一样那还比什么?就是不一样才有可比性?这都不懂?真幽默
千泉
诸葛亮比用计数一数二,比看人用人,实在不咋地
放牛娃 回复 10-20 09:39
荆州
用户10xxx72 回复 11-02 23:51
他看人也不是完全走眼过,至少他是不放心关二独守荆州的,这点关二用事实证明了
用户10xxx44
三国的乱世出了不少人才,三国演义又把这些人进行了放大,特别是刘备手下的人都被放大到无边的地步。
zwtzui
想得太天真,我在曹营已混的非常开,就因为你一句话就投降反水??
老兵
诸葛亮长于内务,军事上并不是顶流 ,姜维更次之。
天道酬勤
诸葛亮,姜维,魏延时期蜀国国力哀落,人才凋零没有像张飞关羽赵云式的猛将,诸葛亮多谋少智,子午谷奇谋是唯一的破局,
蜉蝣之羽 回复 11-02 22:30
所谓子午谷奇谋和送死差不多,有伏击必死,就算全员无损顺利通过,只要对面不是白痴,魏延想靠五千轻步兵迅速拿下长安机会太渺茫了
用户10xxx83 回复 蜉蝣之羽 11-04 20:22
邓艾几千人马奇袭成都怎么就成功了,还杀了丞相的儿子孙子
完美城市
没有诸葛亮,就没有三国,曹老板早就一统了,就没司马懿什么事,就没有晋,也不会有什么五胡乱华,所有三国最大的罪人就是诸葛亮!
石头
子午谷奇谋后世有人用5万人的生命做出了证明 错错错
智能推广 回复 10-20 00:49
别一千多年了,2年后人家曹真也走中午谷伐蜀了
坐望云起 回复 10-26 13:54
笑死了韩信用背水一战错么?王经用就成全了姜维!
一等毅勇侯
子午谷奇谋就别吹了吧
用户70xxx66
反正我小时候看小人书,姜维比魏延可是帅多了,这个角度清奇不?
用户71xxx92
现在不知道为什么冒出一帮魏延吹,历史上,魏延一武夫,没任何朋友,不是诸葛亮护着,早被别人玩死了。
刘建波 回复 10-20 16:53
魏延还是不错的,对汉室忠心耿耿,守北线多年也没出什么事,功勋劳卓!
用户71xxx92 回复 刘建波 11-08 10:11
守土有责,不是功绩,战绩,只有开疆拓土才是功绩,战绩。魏延那来的大的功绩?靠裙带关系才混上了个汉中太守,然而七八年时间,汉中没有发生过任何战事,随便一个将领都行。
骑猪闯天下
能力强的人总有一个倔脾气,魏延也是一样,论军事能力确实强于诸葛先生和姜维,子午谷奇谋确实厉害,也只有第一个提出的能成功,但五千攻下长安以后能守得住吗,你觉得诸葛先生的主力部队能打得到长安,
随了谁的意 回复 10-20 18:41
你这何必还要硬扛喃?!人家曹真大嘟嘟是败给谁了麽?曹真用铁一般事实证明了,此路不通!这和谁第一提出来的有啥关系?!
刘建波 回复 10-20 16:55
韩信!
用户16xxx01
不管谁主政西蜀, 他都要姓汉。如果姓蜀,就失去政权的合法性。
雨水
姜伯约即便得了诸葛亮的真传又怎样?诸葛亮自己都搞不定。姜维也是没办法,他自己本身就不是蜀中集团的势力,不打仗,军权很快就会被收走。
小书蟲注定一生孤独的猪
哎 姜维九伐中原 不得已 是自存之道 不伐了也要去沓中
简单幸福
小编你已经说明了,魏延战略贴合国力;姜维虽忠心,却因盲目九出祁山葬送了蜀国!
踏雪飞鸿
教员曾说过,子午谷奇谋的成功率很低,可在电脑搜索一下。
蓝天 回复 11-06 07:35
子午奇谋要赌,诸葛亮不会玩这套,这套只有曹丞相熟,所以魏延提没错,蜀汉弱小只能赌,诸葛亮反对也没错,这不是赌命,这是送死,魏延找错了人。没过两年,曹真也试了下,效果不行,只能撤军。
赵献华
猪葛亮军事本就一水货,怎么教出一高手。
坐望云起
一个失败的结局还在洗白
liangml
姜维虽然不能和诸葛武侯比,但也不是魏延能比的。一为帅,一个将。时期不同,目标不一样,采取的方针不同吧了。
用户10xxx97
胡说八道,魏延那是诸葛亮刘备都还在,那时的蜀汉相对于后期来就是兵强马壮兵多将广,有刘备诸葛亮指挥着魏延,还会压制那些反对势力。等到了姜维时期要兵没兵要将没将的,朝廷还有宦官要害姜维的,姜维只能避祸汉中一带靠自己种粮食养活士兵,还要北伐!怎么比?小编真是无知乱带节奏!
a一心一意又如何
魏延是蜀国最后一个大将,却因内斗而死,死后王平算半个,姜维能力有限,演义给夸大了,但姜维忠心是值得推崇的!
汲暗
本来诸葛亮六出祁山就是屡战屡败,所以正史上魏延不服诸葛亮是理所当然的
青俊
作者又开始胡说八道了[哭笑不得],诸葛亮在的时候都是往外打,需要你防守个屁。
774834077
还在这里子午谷奇谋呢?三国志都不记载的玩意,真的闹麻了
用户71xxx92 回复 11-08 10:02
因为魏延就没啥吹的战绩,不吹子午谷奇谋吹什么呢?
雨打风吹去
所以他被杀了,和现在企业的做法如出一辙啊,有能力,有个性,不善沟通,一旦稳定了,第一个拿你开刀。
松涛阵阵
三国不能只从一方面去解读,现实很复杂,不从派系政治角度去看三国,都是小学生看水浒的思路
九灵元真
子午奇谋用过,最好的是无功而返。
坐望云起
那几次战争你自个查双方战损!对魏有一点伤害?!
用户34xxx53
诸葛亮确实是有的,《前后出师表》读过,无非一介文臣,被小说《三国演义》神化了,其实最厉害的是罗贯中,杜撰了那么的智谋、奇计,让后来军事家借用!
李灏~岳嵬
正史,还投靠。魏延是刘备的部曲。你快乐死我了,小编
左行不辍
姜维调整策略是258年,蜀汉灭亡是263年,魏延死是234年。拉踩有什么意义?
www
子午谷奇谋这种战术还有人在吹[得瑟]
用户10xxx83 回复 11-04 20:26
阴平小道也是几千人马怎么就成功了,阿斗立马投降,还斩杀村夫的儿子孙子
江南柴子唐怕虎
势易时移,怎么比较?
尘埃
吹子午谷奇谋的后世不是有人实践过了吗?结果如何?
许诺
只能说此一时彼一时
用户95xxx95
子午谷的可行性是建立在司马懿看不出来的前提下,可现实呢?谁敢赌司马老贼看不出来?[得瑟]
用户14xxx53 回复 10-19 23:15
还司马懿了,别人当时在宛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延提出来的时候曹魏统帅是曹真,而且曹魏对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毫无准备,本来就是突袭。
用户14xxx53 回复 10-19 23:19
你是看三国演义中毒了吧!连当时谁在和诸葛亮对垒都不知道,诸葛亮前面几次都是和曹真打的,司马懿是曹真死后才掌的权。
用户10xxx77
胃炎要吃马丁铃
用户16xxx76
看正史,少扯淡
荒诞
比大将军还大的是什么?
静水流深
谁叫姜维有一个老师,而且这个老师第一次见魏延就反感,带成见了。在大佬的成见下还能达到如此高度,可见战功累累是必定的。
不动如山
蜀汉的结局在夷陵之战后已经注定了,和曹操势力建立在被黄巾军肆虐过的地盘上不同,蜀汉是和世家大族妥协的产物,割据地方对刘备小集团来说是死路一条,这也就是刘备在关羽丢失荆州后几乎尽出精锐欲殊死一搏的原因。刘备在绝望中逝去,诸葛亮却有自己的想法,坐等曹魏自己露出破绽。六年后,诸葛亮在曹丕驾崩,曹魏政权交替时突然发动北伐,突袭防守薄弱的关中,如果不是马谡失街亭断了粮道,诸葛亮就可以从容攻下长安封闭关中,使战国时秦国重现。第一次北伐失利后,诸葛亮再次进入了长时间的待机状态,至于后续的北伐只是故意在消耗蜀地世家大族的人力物力罢了。
Captain
特么说实话,魏延要武功有武功,要军功也有军功,如果那个年代就行做杜兰特詹姆斯,人家早发达了好么
实话实说
罗贯中打了一辈子败仗!是不是也是赵括纸上谈兵呢
彭军
小诸葛就是一个搞后勤料,军事上就是一个白痴。为了揽权,排挤李严,压制魏延。死抓兵权不放。
布和世遗
一个几乎占据整个中原,一个蜗居巴蜀,你跟曹魏拼稳步发展?
旺旺先生
诸葛亮之所以被历史追捧是因为他的忠心而不是他的才智,很多都是后来人杜撰的思谋。
岳阳虎派
历史没有如果。
好哇 哈哈
铩羽而归
好哇 哈哈
三国之智,须用心去悟。为什么诸葛亮明知伐魏无胜算还要去打,因为1.伐是主动,不伐是被动。不主动打,只有等魏来打,那时战火就烧在了蜀的土地上。2·伐魏可以使蜀中几派凝为一体,减少内斗。
cy
虽得诸葛亮真传却仅学了个皮毛,懂的人举手
好哇 哈哈
老不读三国📕,少不看水浒。
收破烂的老头儿会打羽毛球儿
时代变了,三国后期,曹操已经平定了北方游牧民族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魏冤冤
鹊桥仙
发展?你一个益州发展得过人家几个州?
鹊桥仙
发展?你一矿打几矿?
用户18xxx61
其实就是急功近利了,要是刘备有好的后代,自己守住西川和荆州,慢慢发育,等到曹孙两家后世不景气时再图大业……
幸福他如随影形
姜维手上兵太少,北伐最多一次也就1.1万人,再加上蜀汉对他的打压,能在汉中有这样的部署已经不错了,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镇倭大将军
就事论事,诸公以为谁该为魏延之死负责呀???
风信子
子午谷奇谋,千年之后高闯王用了一次,结果孙传庭在另一侧张网而待!数万人马结果仅李自成等20多人侥幸逃脱!
用户10xxx43
一、《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夸大与神化 《三国演义》作为古典小说,为增强故事性与传奇性,将诸葛亮塑造为“无所不能的智慧化身”,其中许多情节均为艺术加工或虚构: 虚构情节:“借东风”“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孟获”等均为小说演绎。例如,“空城计”正史无记载,可能是后人附会;“七擒孟获”《三国志》仅提“南征”,具体细节存疑。 神化形象:小说中诸葛亮被描绘为“能掐会算的半仙”,如“夜观天象预知周瑜之死”“祈求苍天延长生命”等,这些均超出史实。 角色错位:历史上诸葛亮早期并未参与前线作战(如赤壁之战的“舌战群儒”“借东风”均为虚构),其主要职责是留守后方治理民政,而非前线指挥。
嗳回忆唯妳
优势才求稳,劣势不拼一把不是等着被养猪养死吗?刘备时期,蜀汉是排老二的,且中原连年征战人口匮乏。刘禅时期,蜀汉已经比不上东吴了,而经过曹丕的修养生息,已经初步有了一打二的兵力。
阿东
这比较完全不知所谓,魏延守的时候是国力尚可,诸葛亮四方防务都安排好,内部稳定,后勤不缺,魏延只管专心收缩防范眼前即可。而姜维屯田沓中,本身避祸而去,蜀汉内部已经混乱不堪,各处军队也大多不在姜维掌控之中,所以他才不得已带着自己本部军队屯田避祸。此时被魏军进攻,各处抵抗不力,甚至开城投降,不是姜维守的也怪姜维不如魏延。其实只是整体形式已大不如前了,蜀国在国力、军队、人才、内政各方面都被魏国拉开了很大差距,导致的不同结果,而不能作为将领的水平比较。
湘江落枫
魏延只是一名悍将,对标对面的张郃,进可攻退可守,能力不错,能独挡一面!而姜维则是统帅,统筹全局,战术战略都不错,北伐也是打的有来有回,限于国力,看能力在当时也是数一数二,真要比的话,姜维应该是略微强过魏延的!但是应该是在同一个档次![捂脸哭]
龙魂聚
魏延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却无罪被诛。最多算是疑罪吧。那姜维不拥兵自保才怪,所九伐中原不过多是表面文章。直到邓艾奇袭成都,姜维都没有姗姗来迟。
古道西风
魏延之后,王平守汉中。王平沿袭了魏延策略,所以汉中安然。但王平之后,蜀汉在姜维连续伐魏,朝中争斗的形势下,实力持续下降。姜维不得已而改变了汉中防御策略。即使不改,蜀汉灭亡也不可避免。
用户12xxx79
有道理!
用户10xxx08
要警惕时下谁是忠贤,谁是奸贼
四海为家
历代没人比魏死的最冤大将了,没造反给杀了三族,后面文人墨客为了抬高诸葛,把魏写成面带反骨遗臭千年,文人墨客太毒了
熙熙攘攘
建议读一下后出师表
方寸之间
蜀汉失去荆州,不得已以攻代守,换来几十年的国运。已经很不错了。
用户10xxx86
别吹牛了,魏延比诸葛亮厉害的话早就想法取而代之了
仲达
姜维的风评优于魏延。大汉最后一位大将军,让后主忍耐,他有一计可使社稷幽而复明。最后失败了,也不失蜀汉最后的浪漫。魏延只不过是郁郁不得志的乱臣贼子。
土匪头子 回复 10-21 14:13
魏延啥时候成乱臣贼子了
用户10xxx55
九伐中原实际上是在二十五年内发动的十一次讨伐作战,单从粮道距离看,这个频率就严重不对,相当于把有限的力量全折腾在来回路上,却毫无实际意义,纯粹是为打而打,如果减少一半的仓促出战,巩固一下已得的战果,绝对不会是这个吊样,所以姜维的能力真的很差
用户13xxx58 回复 10-22 15:25
这和打仗没关系,实际是为了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不打仗分分钟丢权,连他老师也不是真北伐,只是为了摆脱内部争斗
世杰
魏延是个将才,姜维是帅才这就是区别。
我家住在松花江上
不明白看不起诸葛亮姜维师徒的人怎么想的,去客场作战,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粮道还得翻山越岭运过去,还能把仗打得胜多败少,这军事水平和智商都远远强过常人。我们普罗大众穿越到曹真邓艾身上,基本不用怎么做就能挡住蜀军,要是穿越到诸葛亮姜维身上……不求你打胜仗,你能把部队带回国就很优秀了
用户12xxx40
观点有些道理,但也有一些偏颇。姜维能够支撑蜀汉29年,岂是平庸之辈?的确魏延的作用被“三国演义”写低了,也不是“反贼”,是被杨仪害死的。魏强蜀弱是事实,被灭掉是必然结果。诸葛亮的“六出祁山”和姜维的“九伐中原”其实是以攻为守的手段,恢复汉室只是口号。
阿呆
只要魏延不死,曹魏是攻不进汉中!
用户10xxx73
魏延文韬武略、胆识过人,但始终被诸葛村夫打压不能大展身手,压抑的很
我家住在松花江上
就是,和平发展就是失败的还洗白
旅途
不明白你们这些人。但凡你有诸葛亮他老人家十分之一的智慧和眼光,也不至于现在还在UC上混口饭吃。如果他是村夫,你估计也就是个蝼蚁。
随风
各谋其职而已,魏延考虑的只是怎么打,丞相得考虑全盘,子午谷奇谋万一败了,穷家陋户的蜀汉能经得起吗?就算侥幸胜了,蜀汉有能力一口吃下曹魏吗?别忘了后面还有一个虎视眈眈,随时捅刀的东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