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荷兰又出手了,不让中国买碳化硅外延炉和DUV光刻机,这些设备本来是用来造新能源车芯片和手机芯片的,格力没等政策正式下来,直接把三十台进口设备的订单给取消了,转头就找北方华创和中电科四十八所下单,金额二十一亿八千万,比原定时间还早了四个月就交货。 格力这步棋下得精准而迅猛。当荷兰在9月30日突然冻结安世半导体资产时,全球汽车产业应声陷入“断链恐慌”。但格力早已在武汉布局数字科技公司与智能装备产业园,其碳化硅芯片工厂良率稳定在99.6%,这场博弈的结局早已埋下伏笔。 国产设备的集体突破,让格力有了转单底气。中电科48所年初实现30台碳化硅外延设备批量发货,北方华创在国内碳化硅外延设备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这些设备不仅交付快,还融入了AI算法实现智能控制,这正是格力能提前四个月投产的技术基础。 产业链的响应速度成为制胜关键。国产设备商几天内就能响应客户需求,而进口设备往往要等上数月。这种“中国速度”在格创华芯的砷化镓晶圆厂建设中展现得淋漓尽致——184天从破土到封顶,比国外标准工期快了一倍多。 荷兰的封锁反而加速了中国半导体自主化进程。深圳国资委控股的新凯来公司已掌握31款半导体设备技术,正如通信专家项立刚所言,西方施压正在促使中国光刻机研发加速。 市场重心正在转移。ASML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预计将降至20%,而中国碳化硅外延设备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达到23.25亿元。格力已为多家芯片设计公司提供晶圆流片服务,其碳化硅功率芯片在家用空调中的装机量已突破100万台。 这不是简单的国产替代,而是产业链主导权的重构。格力通过“阶梯式代工方案”为初创企业提供零首付服务,正在构建以中国制造为核心的产业生态。 荷兰的封锁像一记重拳,却打在了棉花上。中国半导体产业用五年默默布局,换来今日的从容转身。当自主创新成为共识,任何外部的压制都只能加速内生动力的爆发。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美国同意英伟达的芯片只要回到国内建厂,就能卖给中国。一出政策,中国立马反击:只要
【1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