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蔡英文曾罕见发声:“我是台湾人并没有错,我是中国人,因为我是念中国书长大的,受的是中国式教育”,媒体怒斥蔡英文的“双面话术与真实“台独”底色, 蔡英文曾在2016年上任时强调自己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因为她是读着中国的书、接受那一套教育成长起来的。这让不少人一开始对她的态度产生了错觉,觉得她也许会寻求缓和两岸关系。 然而几年下来,台海局势却逐渐变得紧张,很多观众发现,她的做法和说的话越来越不在一个频道。 先说眼下最扎实的数据,2024年台湾的对外贸易,大陆依然是台湾最大的出口地与顺差来源,顺差金额快到了700亿美元。 不管政府怎么搞“新南向”,试图和别的国家多做生意,现实总让数据打脸,企业用脚投票,大部分优势产业还是投向了大陆市场。和大陆脱钩根本不是说一说就能做到,生活和生意都离不开那边。 经济难以分家的尴尬局面,和蔡英文在文化教育上的策略形成鲜明对比。她调整教材,把原本亚洲历史的一部分中国史,塞进了“东亚史”,把中国古文删掉了一些,还鼓励学校减少中华文化的元素。 这种做法让很多家长和老师感到疑惑,觉得孩子日后连自己的文化底子都找不到了。台湾一直用的传统节日、用语能和大陆割得开吗?这些改变影响的不是一代人,而是所有人对文化归属的认知。 文化的分化背后,其实是政治动作带来的现实压力。2022年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访台,蔡英文全程力挺接待,直接挑明了自己的立场。 从那之后大陆军机出动变成了常有的新闻,两岸气氛肉眼可见地降温,再配上近些年不断增加的美军武器采购,两岸的误会和矛盾是一天比一天深。 很多台湾民众也从佩洛西事件、军售合同这些大动作里,看到了蔡英文口头和行动间的对立。嘴上说要维持现状,说自己也是中国人,可政策和选择却一再向“台独”靠拢。 而她的这一系列政策和动作,给普通人生活带来的不确定越来越多,中小企业要考虑出口市场的风险,年轻人担心两岸关系出问题后,自己的发展受限。 蔡英文看着好像在两边斡旋,实际上每一个决定都让两岸距离更远。不光经济、教育和文化出现断层,两岸关系的根基也变得松动了。 很多人心里都明白,岛内搞“脱中”不是一时一事,也不是简单的政治操作能撑起的,最后受伤害的只会是台湾自己。 回头一想,蔡英文上台时那些话听着挺中性,几年变化下来,留下的却是越来越深的裂痕、越来越浓的困扰。 蔡英文这几年的表现更像是说一套做一套,嘴上不愿挑明,但每个动作都把台湾往“台独”方向推。这种矛盾和张力,不只是政策上的摇摆,更直接关乎台湾民众的现实利益。
国民党主席选举最新民调出炉,郑丽文第二,朱立伦罕见开撕卢秀燕台湾国民党主席选
【3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