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我们进行警告,中国的经济必须转向以国内需求为主导!10月15日

诸葛利剑 2025-10-18 23:32:57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我们进行警告,中国的经济必须转向以国内需求为主导!10月15日,根据外媒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称,中国必须重新平衡经济增长模式,转向以国内需求为主导。IMF首席经济学家古林沙斯则认为,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建议中国当局重新平衡经济结构,转向可持续的内需驱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次警告中国经济转向国内需求主导,不是空穴来风。去年10月,他们在华盛顿发布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古林沙斯直言中国长期靠出口拉动增长,但现在制造品出口价格有下行风险,市场吸纳能力有限。他指出,中国房地产市场低迷,居民消费弱,导致内需没跟上。基金组织建议,中国得调整结构,让国内需求成主力,实现可持续增长。格奥尔基耶娃也附和,说中国太大,不能再靠出口模式,得解决房产问题,提振消费和投资。他们的逻辑是,全球贸易摩擦加剧,中国出口引擎正减速,如果不转内需,增长就难稳。 中国这边当然不服气。数据摆在那,9月份对欧盟出口涨14%,东南亚15.6%,非洲56.4%,这哪是熄火啊?官员们说,我们确实要提振内需,让消费成新动力,但不能让别国设贸易壁垒挡我们的货。内外市场得并重,不是对立。中国强调,与新兴市场的潜力大,比如拉美和非洲的经贸空间还广。过去唱衰中国的人不少,但每次都打脸,这次我们也有信心应对挑战。基金组织的批评忽略了这些积极数据,中国经济增长路径还是靠谱的。 基金组织对中国的预测挺具体。2024年,他们估中国GDP增长4.8%,2025年4.5%。原因是内需弱,房产拖后腿,加上全球贸易风险。但中国实际数据呢?2024年前三季度,GDP涨4.8%,出口劲头不减,特别是新能源车和电子产品卖得火。2025年头几个月,消费回暖,政府推刺激政策,如社会支出增加和房产调整。基金组织认可中国政策空间大,但警告如果不转内需,增长可能掉到4%以下。中国回应,通过数据证明出口活力还在,新兴市场合作深化。 为什么基金组织这么盯着中国转内需?因为中国经济体量大,影响全球。如果中国消费上不去,全球需求就弱,贸易失衡加剧。古林沙斯说过,中国出口增长引擎在减速,市场饱和是问题。中国房产危机让居民捂紧钱包,投资也谨慎。基金组织建议,提升社会保障,增加居民收入,改革迁移规则,拉动消费。这些点接地气,中国老百姓确实盼着收入涨,消费多。中国政府也行动了,2024年底推一揽子刺激,重点扩内需。 中国转向内需不是新鲜事儿,早几年就提双循环战略,外循环补内循环。基金组织建议跟这契合,但中国觉得不能放弃出口优势。毕竟,中国制造全球竞争力强,出口带就业和外汇。问题是怎么平衡?如果内需强了,进口增加,对全球也好。中国挑战是房产库存大,债务高,消费信心低。但机会也多,数字化和服务业潜力大。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就能多花钱,拉动经济。 基金组织这些年对中国建议一贯,中国也听了些。比如,开放金融市场,推绿色发展。格奥尔基耶娃领导下,基金组织更注重新兴经济体,中国是重点。古林沙斯的数据分析严谨,用模型测风险。中国回应时,总拿出口数据反击,证明引擎没灭火。双方互动其实是常态,基金组织不是敌人,是顾问。中国用事实说话,保持信心。

0 阅读:48

猜你喜欢

诸葛利剑

诸葛利剑

感谢大家的关注